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96年,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1765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5.9%。但是,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乡镇企业的一些固有弱点开始暴露出来,关停乡镇企业有增加趋势。为了了解乡镇企业这方面的状况,发展问题并找到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前不久,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在河北、山东、湖北等九个省区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对象是关停乡镇企业的厂长和职工,共收回有效问卷1050份。 调查表明,这些关停乡镇企业目前共占压贷款资金13956万元, 除去已还债部分,企业自报的剩余固定资产总计8847万元,已是资不抵债。 从行业分布看,关停最多的分别是纺织行业(棉纺厂、麻袋厂等),占17.79%;建材行业(水泥厂、砖瓦厂等),占14.5%; 轻工行业(啤酒厂、白酒厂等),占10.5%。这些企业占压的贷款总数占关停企业贷款总数的26.2%。 在乡镇企业关停成因方面,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1.由于市场的影响,造成关停。 调查表明,自己认为由此造成关停的企业有457家, 占压贷款6573万元,分别占调查企业总数的43.5%和贷款总数的47.1%。具体的表现是:盲目上项、重复投资、生产能力过剩、产品积压,导致资金周转不灵(46.2%);资源不占优势、原材料等成本受市场影响升高,效益差,导致亏损(30.4%);跟踪、预测市场不力或原来的固定客户由于种种原因解除合同(23.4%)。 2.由于行政干预造成关停。 目前,乡镇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乡镇企业,乡镇干部往往直接插手乡镇企业的经营,所使用的大多是行政手段而非经济手段,使得乡镇企业不能按经济规律经营,造成企业关停。这部分企业有173家, 占压贷款3126万元,分别占调查企业总数的16.5%和贷款总额的22.4%。具体表现是:盲目追求企业总数和产值,造成虚假政绩,不以效益为中心,强迫银行贷款上项目(40.2%); 地方观念严重、 追求“小而全”(36.5%);“拉郎配”现象严重,或者随意抽走企业资金挪作他用,使企业背上包袱或者“缺血”,造成企业关停(23.4%)。 3.由于产品质量差造成关停。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能否在市场上占稳脚根的基础。上述两个方面的影响,最终会体现在产品差量上。调查显示,乡镇企业因此关停的有257家,占压贷款2010万元,分别占调查企业总数的24.5 %和贷款总数的14.4%。其体表现是:只注重发展速度,不加大技术改造和工艺改造的资金投入(54.7%);目光短浅。只图一时的收益,不严把质量关,以次充好(25.4%);技术、工艺本身不过关(19.7%)。 以上三类企业的各项数据是根据厂长(经理)的回答统计出的。 4.经营管理混乱造成关停。 本类企业的各项数据是根据企业职工的反映统计出来的。 调查结果显示,有163家企业由于管理问题造成企业关停, 占调查总数的15.5%。我们认为在第一和第三个原因中也都有管理混乱的因素。此类企业共占压资金2247万元,占贷款总数的16.1%。具体表现有:文化水平低,不懂现代经营理论(40.3%);任人唯亲,请不到得力的管理干部(24.4%);没有威信,管不住中层干部和工人(19.6%);厂长、经理本身有经济问题(15.7%)。厂长、经理认为自己管理不善的只有57家,理由也以“文化水平低,不懂现代经营理论”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