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012(2022)06-0001-10 当前大学美育面临新课题,需要同行一道来探讨新的实施方案,在见仁见智中集思广益,以适应和满足大学生美育需求。不过,大学美育新方案的制订和实施会涉及相当多方面、环节和问题,非本文所能及,这里还只是侧重于大学美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着重从现代美学和美育体制与中国古典“文心”传统相交融这一新角度,形成一种以文心涵濡为核心的大学美育课程新方案,以就教于方家。① 一、大学美育发展和当前任务 大学美育课程,其实是一门老而新的课程或课程系列。说它老,是说早就有相关大学教师在这个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不少成果,构成今天我们从事大学美育课程教学的有益基础。说它新,是说尽管如此,新时代国家和社会都对大学美育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大学美育去主动迎接一系列新挑战,书写自己的新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大学美育有过长时间摸索,但起初缺乏系统规划和专门实施方案。伴随改革开放时代进程,在国家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大学美育终于正式实施,作为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在大学教育各环节中获得了新地位。可以说,过去七十多年来中国大学美育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步骤:(1)1986年正式列入国家教育方针。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发展报告》首次将美育列入国家教育方针。(2)1999年列为国家素质教育环节之一。《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实施素质教育,把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各环节中。在当代国家教育制度中首次确立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等同样重要的教育地位,还专门就大学美育工作作了部署。(3)2013年列入国家深化改革战略中。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专门要求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随后,2015年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颁布,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4)2020年启动新时代学校美育。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去启动新时代学校美育,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各学段。 当前大学美育作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面临哪些新任务和新挑战呢?最重要的是,切实贯彻落实国家的新要求,在立德树人根基上,面向新时代大学生人才培养的新需要,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和中华美育精神,全面改进和实施大学美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1]同时,“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2]。这就规定了新时代大学美育的新任务和新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既紧密结合时代社会生活需要,又自觉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促进青年健康人格的养成。 这里不仅把美育的重要性凸显出来,而且还把它提升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重要实现途径之一,其重要性已经不亚于德育和智育了。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在2020年10月15日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聚焦于“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等目标和任务,要求在新时代学校美育中予以全面落实。这份文件还就大学阶段美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作了具体部署:“高等教育阶段开设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高等教育阶段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培养具有崇高审美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高校落实美育教材建设主体责任,做好教材研究、编写、使用等工作,探索形成以美学和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类、艺术实践类为主体的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材体系”。[3]这里先后阐述了大学美育的主要任务、基本目标和教材体系建设要求,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新时代大学美育制度设计和具体部署。 按照笔者的理解,大学美育的主要任务,不是像过去有些课程和教材那样仅仅满足于静态地传授美学知识,而是为着大学生的人格养成。大学美育是要协助大学生在自己的人格定型过程中运用美育手段,帮助他们通过美育途径去完成自己的人格定型任务。由此,大学美育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有意识地舍弃仅仅对大学生讲授美学知识、艺术知识、艺术创作技能或审美欣赏的老路子,转而从大学生人格养成途径去重新思考和阐述美育问题,目的是让大学美育真正成为大学生人格养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二、大学生人格养成与大学美育 大学美育课程应当围绕大学生人格养成这一目标来设定的。人格通常与个体的言行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相关,包括兴趣、爱好、气质等。蔡元培早就认识到:“人性何由而完成?曰:在发展人格。发展人格者,举智、情、意而统一之光明之谓也。盖吾人既非木石,又非禽兽,则自有所以为人之品格,是谓人格。发展人格,不外乎改良其品格而已。”说到底,人格就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价值。“人格之价值,即所以为人之价值也。”人格并非简单的个体构成,而是指个体的社会品格。“人格者,谓吾人在社会中之品格。”[4]由此看,人格是人类个体在社会中的稳定品格,包括其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涉及理智、情感、意志等多方面。个体的一生意味着人格的持续养成过程,正如俗话所说,活到老养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