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以乡村工业为主,以集体经济为主,以地方政府直接推动为主。理论界学术界把这种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及路子概称为“苏南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竟相发展,正确认识“苏南模式”的发展趋势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是迫切需要的,而且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的突破也是大有好处的。 “苏南模式”的经济运行格局可以归于“地方政府公司主义”,县、乡、村政府(政权代表)实际上成了一种特殊的经济主体,县、乡、村的党政领导者,是发展乡村工业和地区经济的实际决策人。这种“模式”的形成有其必然性。从政治角度看,“苏南模式”形成时期,我国还是计划经济一统天下,“左”的束缚严重,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的争论远未得到解决,以地方政府出面办经济比较容易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可和支持。从经济角度看,“苏南模式”是植根于“单一农业”及“单一集体”基础之上的,民间基本上没有资本积累,以乡、村两级的农业上的积累作为发展乡村工业的起步资本是顺理成章的。从文化传统看,苏南农村经济历来比较发达,早在封建社会末期就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农民有着爱土地、爱家庭、爱办实业的传统,丰富多样的家庭手工业和传统小工业就成了苏南农村就地办工业的“根”。 在改革开放十多年的实践中,“苏南模式”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所取得的成绩也是辉煌的,整个农村经济总量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增长了30多倍。它的长处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发挥了政权的力量以及政府的信誉优势,有利于把社会上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组织起来,迅速地形成生产力,并办成了一些大事;二是农村经济发展在地方政府统一组织领导下,各产业之间保持了一种稳定的协调关系,从事各业的人员报酬得到了兼顾,大多数农民都不同程度地富裕了起来;三是地方政府掌握了积累的支配权,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包括农村交通、邮电通讯、城镇建设、医院、学校、文化娱乐场所、宾馆等,都由政府统一规划并实施,促进了社区的繁荣;四是地方政府直接掌握着经济决策权,为基层政权的巩固提供了物质基础,并由此而形成了号召力和控制力。 在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今天,那种仍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的“苏南模式”的优势日益弱化,弊端日益显露。从苏南各地的实际情况看,仍有这样几个难题:一是产权不明,政企不分,谁对集体资产真正负责的问题没有解决。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没有成本约束、没有风险约束、没有利益驱动力的企业是不可能办好的;二是投资主体过于单一,集体的负债率普遍较高,甚至有个别地方是全乡(镇)性的资不抵债,同时民间资本积累又相对不足,无论是所有制结构调整还是经济结构调整要迈出大步都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三是由于长期实行的是地方政府无所不包的推动,因而使相当一部分农民养成了一种依附心理,自主自立意识、竞争风险意识不强,缺乏一种资本投入的冲动。四是狭隘的“社区拥有”观念严重束缚着各级政府,发展思路上往往表现出不开放、不开明,阻碍着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社会流动。许多事实表明,解决这四个难题是苏南面临的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苏南经济再创辉煌的希望也在这里。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灵魂。当前,在如何看待“苏南模式”以及下一步如何发展的问题上,一定要坚持贯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我们正在做前人所没有做过的事情,正在进行着还没有完全把握的工作,正在不断地探索,更何况生产力是逐步发展的,生产关系是不断调整的,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迈开新的脚步,我们才能走到胜利的彼岸。对“苏南模式”的正确态度只能是“扬弃”,总结并发扬其优势,揭示并克服其短处。苏南人还是要敢于并善于走出一条有苏南特色的道路。 “苏南模式”扬弃的根本目标,就是必须解决好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的“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两大课题,就是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就是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在两大课题、两大转变、两大调整之间,前者是首要的。在苏南来说,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的调整,是技术层面、操作层面的问题,而经济体制转变、所有制结构调整才是根本性问题。目前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许多矛盾,都与经济体制有关。如果我们的思路仍旧局限在原来的体制、机制内,“苏南模式”的弊端是不可能克服的。正鉴于此,近年来苏南各地对乡镇企业的改革都表现出从未有过的热情和决心,纷纷采取措施,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股结合、租卖结合、兼并联合、全资拍卖等多种改制形式。这无疑是一大历史性的进步。 但在整个改革推进中,不乏有人抱有“全盘否定”的心态,指望统“退”或统统“卖”。这种走极端或者搞一刀切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苏南模式”下的乡镇企业要改革,但这个改革同所有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一样,必须承认“苏南模式”的“底色”,承认历史运行形成的“惯性”,不能搞理想化;必须从社会的接受能力、承受能力出发,从有利于保护、发展生产力出发。离开了这两个前提,很可能带来改革的夭折或造成混乱。十五大报告指出:“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支持、鼓励和帮助城乡各种形式集体经济的发展。这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意义重大。”根据这一要求,“苏南模式”下的乡镇企业改革的主旨应该是努力探索集体经济多样化的有效实现形式。与此同时,应大力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创造宽松的舆论环境和政策环境,为推进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改革深化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