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搞活农场经济

——关于广西五星农场“起死回生”的调查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中枢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垦局

原文出处:
中国农垦经济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8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广西五星农场始建于1951年, 现有土地总面积37400 亩, 总人口3600人,其中职工2000多人。建场之初农业以种植橡胶为主,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以种植荔枝、龙眼为主。现有荔枝2994亩,龙眼4639亩,剑麻1900亩,橡胶4.8万株,生猪存栏6729头。 由于农场在八十年代中期发展荔枝、龙眼、畜牧业,贷款过多,加上荔枝、龙眼品种杂乱,畜牧业经营管理不善和改革滞后等原因,经济一直在走下坡路。 从1987 年至1993年,连续七年亏损,亏损总额1200多万元,累计负外债4300多万元,欠职工工资(含超产工资)126万元,被列为全国边境五垦区138个贫困农场之一。

      1993年9月,以宋福贤为场长、梁刚为党委书记的新班子上任后,团结一心,勇闯新路,使五星农场脱胎换骨,起死回生。全场工农业总产值1994年为1368.4万元,1995年1808万元,1996年200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6%、31.5%和10%;经济效益方面,1994年亏损43.9万元,比1993年减亏410.1万元,1995年盈利3万元,1996年盈利5万元; 职工劳均收入方面,1994年3600元,1995年5430元,1996年尽管龙眼荔枝失收,仍达5240元。预计1997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800万元,比去年增长89.8%。实现利润10万元,比去年增长一倍;职工劳均收入6000元,比去年增长14.5%。

      一个连续七年亏损,负债累累、内外交困、已难以运转的农场,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年间会出现奇迹,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对五星农场进行了调查。五星农场的经验证明,困难农场只要选准适合本场实际的改革路子,以“三个有利于”为衡量标准,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是能够获得生存和发展的。

      一、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旧体制

      新班子一上任,就果断地对农场不适应市经济的旧体制进行大的改革。一是改革人事制度,精简机构,压缩非生产性人员。改干部任命制为聘任制,职务能上能下。机关科室由15个减为8个,职能分类合并。二是改革劳动分配制度,不再发放固定工资。一线职工以产计酬,生产队长工资与完成农场下达生产任务百分比和经济效益挂钩,预发50%,年终结帐;机关干部预留工资20%,年终视完成区农垦局下达经济指标情况决定是否返还。三是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制度。高度集中资金发展生产,重大项目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财务开支改多头签字为场长一支笔把关;水电实行有偿使用。四是关、停、并、转长期亏损的场办工厂,场办商店租赁给私人经营。五是对学校、医院、派出所实行经费包干,节余留用,超支不补。以上改革不仅破除干部终身制、“大锅饭”和“铁饭碗”,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而且使农场每年减少开支200多万元。

      二、以有价证券为载体,以租赁经营为契机,全面推动农业改革,走活经营管理全盘棋

      1994年至1996年,五星农场的农业改革先后采取了“一费自理”、“两费自理”和租赁经营三种形式。通过这些改革措施,逐步把职工的切身利益和其岗位的经营效益紧密结合在一起,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取得较好效果。

      (一)实行“两费自理”,为租赁经营打基础。五星农场在1994年推行“一费(生活费)自理”,使过去长期吃惯了“大锅饭”的职工接受了改革这个事实,但是仍存在职工偷卖肥料,造成果树严重投入不足的弊端。于是农场在1994年采果后,决定1995年对荔枝、龙眼全面推行“两费自理”承包经营。“两费自理”减轻了农场每年需投入235 万元生产资料的压力。推行“两费自理”一年,水果就获得好收成,1995年全场收获荔枝、龙眼66万公斤,产量首次突破50万公斤,比上年增长2.6倍;平均每个水果岗位纯收入4543.23元,比上年的1460元增长2.1倍,其中收入超万元的岗位47个,占职工承包岗位总数的15%。

      职工在改革中得到了实惠,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纷纷主动找农场要承包岗位。例如农场有140亩劣种荔枝(7个岗位),已连续10年没什么产量,农场决定实行场内公开招标承包,承包期限4年, 规定承租者两年内全部改造为优质品种,费用自理,风险自担。虽然要求比较高,但招标这天,前来参加竞租的职工仍然相当活跃。其中60亩荔枝岗位标底10000元,以15500元的价位中标,另外长势更差的80亩荔枝岗位,标底为3000元,也以6500元中标。

      (二)发行有价证券,全面推行租赁经营。象五星这样负债累累的贫困农场,在当时向银行寻求支持已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如何把近8000多亩荔枝、龙眼以及荒山尽快租赁出去,把这些国有资产盘活,将其潜在的价值释放出来,经过资产重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达到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搞活农场经济的目的?五星农场的领导在1995年荔枝、龙眼采收后,及时分析农业生产经营形势,意识到实行租赁经营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1)职工对荔枝、龙眼生产增强了信心;(2)近年来职工收入不断增加,大部分职工已有一定积累;(3 )职工自主经营、自我投入和承担风险的意识得到了加强。因此决定以有价证券为载体,以租赁经营为契机,全面推动农业改革,走活经营管理全盘棋。做法如下:一是启动第一期场内有价证券。1994年11月,五星农场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时,曾把1991—1993年企业欠职工工资(含超产报酬)126万元,以相同面值的场内有价证券发还给职工, 并规定可在场内流通和抵缴承包金,从而解决了内债问题。 但仍有不少职工持券观望。1996年农场制定的经营管理方案规定,可以用有价证券租赁岗位, 启动了第一期发行的有价证券,推动了租赁经营的开展。二是发行第二期场内有价证券,把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租赁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加大了改革力度。随着租赁经营的深入,一些退休职工也希望租赁果树岗位,但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鉴于这种情况,五星农场作出决定:发行第二期场内有价证券,同时以第二期有价证券回收第一期有价证券。具体办法如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