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品开发是企业经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乡镇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由于受多种因素的限制,风险较大。正确地预测风险,防范风险,削减风险损失,是保障开发活动正常进行并成功的重要问题。 一、新产品开发的风险 1.政策及法律风险 乡镇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必须受国家政策和法律的约束,新产品开发也不例外。近年来,为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保障消费者权益,合理利用资源,维持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律和规章来约束和规范企业的行为,乡镇乡业在开发新产品过程中,可能由于对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认识不够而做出与之相违背的举动,或在国家的有关法规的制定实施进程中,新产品的开发与新法规形成了抵触,也可能由于企业主观上的利益观念,对抗了国家法律。可见,从风险起因看,新产品的开发在政策与法律方面面临三方面风险:客观违背的风险;主观对抗的风险;政策及法律变化的风险。 2.要素风险 新产品开发有赖于多种要素的合理配套投入。要素风险来自两方面,一是要素可得性风险,二是配套合理性风险。 (1)要素可得性风险。要素可得是新产品开发的前提, 没有足量的投入要素,再好的产品概念也无法实物化。新产品开发的主要投入要素包括资金、技术、人才和原材料。显然,乡镇企业在上述要素保障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风险。第一,同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比,一般的乡镇企业在资金能力上相对有限,许多国有企业都难有足额的资金用于新产品开发,一般乡镇企业更是如此。第二,技术落后是乡镇企业的通病,设备是技术的物化,是开发的基础,落后的设备必然无法产出先进的产品。第三,乡镇企业的技术人才一类是本身的人员,另一类是外单位的兼职人员。这种人才结构流动性强,稳定性差,事业心差,如果不能做到流动合理和有机协调,企业的技术进步便难于延续,新产品开发将受到影响。第四,产品开发期间其原料的可得性和批量投产期间其原料的可得性。前者是开发的基础,后者则是开发的前提。因为开发新产品的目的就在于批量生产,不能批量生产,开发本身就失去了意义。 (2)配套合理性风险。 要素投入的配套合理性也影响着新产品开发的成败。新产品不仅要求概念新颖,还要成本低廉、功能先进、造型优美。这些都有赖于投入要素的合理配套。而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由于各投入要素在品种选择、投入比例、投入时序等方面难于找到理想方案,使配套合理性程度具有不确定性,并直接导致产品功能与造型,成本与效益的不确定性,形成派生风险。 3.竞争风险 市场经济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竞争。乡镇企业新产品开发无疑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行的,竞争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且贯穿于开发活动的始终。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度的进一步提高,乡镇企业不可避免地要置身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竞争更激烈,竞争风险更大。 4.效益风险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延续效益、创造效益的重要手段。然而,同其他企业一样,乡镇企业开发的新产品能够带来效益与否,是未知的,其存在的效益风险有: (1)效益程度风险。每一个新产品都有一个效益期望值, 而效益实际值与期望值之间往往存在一种离差,甚至会出现实际负效益。这就是风险。 (2)效益结构风险。 产品效益内涵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两者不可或缺。当前乡镇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比如严重污染环境等。最终使产品的经济效益受损。 二、乡镇企业开发新产品的风险防范对策 1.加强开发前的可行性研究 新产品开发是一种风险投资活动,为减少风险,必须进行周密、科学的可行性研究,并以此作为开发决策的基本依据。研究内容包括:一是国家政策法律保障;二是投入要素的可行性;三是新产品市场的供需情况——供需缺口值。对供需缺口的调查不仅要作静态分析,更要根据市场变化进行科学的动态分析;四是效益预测。 2.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可行性研究固然可以减少新产品开发的风险,但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因此,必须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及时准确地预测、预报风险,以便企业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限度内。 新产品开发的风险系统由三个子系统构成:一是信息系统,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及时搜集有关信息,分析整理,形成信息库,绘制“时间——信息”曲线,跟踪观察信息的变化情况。二是预警指标系统。设计若干项与开发活动相关的预警指标,确定各项指标的警戒值,并进行定期测试比较。三是风险预报系统。根据信息曲线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综合测试风险度,当风险度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时,及时预报。 3.制订相应的风险削减策略 当出现风险后,如何最大限度削减风险带来的损失,是新产品开发成败的关键。因此,企业应根据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事先制订对应的损失削减策略。在具体开发活动中,乡镇企业可采用以下几种风险削减策略: (1)方案修正策略。根据出现的风险,及时调整开发方案, 企业在制订初始方案时,一定要保证方案的灵活性和可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