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7;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952(2023)01-0085-11 先进的农业技术应用有赖于农具的改良和新式农具的使用和推广。相较于旧式农具,新式农具在使用及效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故其推广工作自解放战争时期便已经在东北和华北等老解放区实行。①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应对农业生产工具极度匮乏的局面②,党和政府实行“以增补旧式农具为主,有重点地推广新式农具的方针”③。早在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就明确指出要把黑龙江地区④在内的广大东北地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⑤作为全国最早解放的地区之一,黑龙江地区为发展农业生产支援解放战争,较早推广和使用了新式农具,新中国成立后,该地区对新式农具推广过程中显现的问题又进行了积极应对。目前学界已关注到新式农具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但研究视角同质化及研究对象非典型性问题较为突出,⑥对这一典型地区新式农具推广工作的研究尚付阙如。有鉴于此,本文以档案文献、报刊等材料为依据,对1949-1952年黑龙江地区新式农具推广过程中显现的主要问题、进行的调整与完善及推广成效做了探讨,以期进一步深化对相关问题的研究。 一、新式农具的初步推广及其问题 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政府即从苏联引进双轮双铧犁、双轮单铧犁等新式农具在东北地区试用。⑦1950年8月,东北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推广新农具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进一步把推广新农具工作搞好,切实达到提高农业生产力之目的”。⑧同年,黑龙江省在克山、讷河两县,松江省则在集贤县小明甲村李有互助组组织试用了新式农具。⑨但黑龙江地区新式农具的试用推广工作却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主要表现在新式农具的制造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推广过程中没有将国家用于新式农具的贷款与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相结合,没有将农民的技术教育和技术指导队伍的培养置于新式农具推广之前,最终导致农民对新式农具存在既不愿用也不会用的问题,使新式农具推广之初面临多重困难。 首先,新式农具大多未经充分试验便开始制造和推广,且质量不好,不仅给国家造成了经济损失,还使农民对新式农具印象不好。例如,黑龙江省在1949年推广的双铧耒耙,根本没有很好试验,仅在佳木斯试验场一处的效果强于旧式耒耙,就决定制造2889台进行推广。⑩又如,哈尔滨市农具厂制造的新式犁,犁身是用朽铁打的,该厂制造的松农一号除草机搬子是生铁的。(11)由于一些新式农具质量欠佳,不易推广,最终造成大量堆积,且用于保管新式农具的库房尚未搭建,即便有也多为“凉亭”式的,严重影响了农具的使用寿命,耽误了农业生产。(12)一方面,新式农具的粗制滥造和保管不力,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松江省人民政府农业厅1950年统计,该省“轻易决定制造大量耒耙损失的约为二十余亿元”,“另增加维修费约二十余亿元”,“未贷出而滞留农具库中的新式农具就值七十余亿元”。(13)另一方面,农民对新式农具失去了信心,影响了社会稳定。例如,松江省巴彦县施政村的农民试用新式农具后颇有意见,以至于个别地区的村干部对新式农具也降低了信心,认为“今后越少越好,减少麻烦”。(14) 其次,新式农具的推广没有将国家用于新式农具的贷款与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相结合,降低了农民的贷买动力,影响了新式农具生产效能的发挥。国家提供农业贷款的意图在于“促进农民组织起来,扶助合作事业的发展”,(15)但个别地区对国家政策精神领会不到位,使贷款未能起到推动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发展的作用。例如,1950年2月,松江省在发放春耕贷款时,将“来款总额的百分之五十一贷给了个体农民,百分之二十五贷给了组织起来的农民”。(16)具体到新式农具贷款的使用上,该省巴彦县“贷给胜利农业生产合作社二八○万元及朱学忠互助组二五○万元用于购买新式农具的钱,却被粉刷房子使用了”,“双城县贷给姚青山二五○○万元开办小型农具修理作坊,但姚青山雇请了十几个人从事劳动”。(17)这不但降低了贷款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也使得新式农具的生产效能无法充分发挥,影响了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 最后,新式农具的推广缺乏必要的技术条件,最终导致农民对新式农具存在既不愿用也不会用的问题。一方面,新式农具的技术指导力量薄弱,无法满足农民对使用新式农具的技术需求。在新式农具推广初期,各地尚无专门用于新式农具推广的技术指导队伍,多是由省技术推广科、受过农业技术训练班简单训练的学员以及县区干部等人员兼任,他们对新式农具的使用缺乏深入了解。例如,1950年,黑龙江省农业厅派出两个推广科的技术员到海林县试验新式农具熊岳耒耙,“没弄好,连自己也没有信心”;呼兰县干部到康金区去指导也没弄好,对此,农民说:“省里来的技术人员真行,大斧子抡的挺带劲,不过就是农具不听话”,“你们都不懂,简直上我们这来练工夫来了”。(18)区一级的干部对推广新式农具更是缺乏经验,导致效果甚微。例如,1950年,松江省集贤县五区夹信村农民向区干部反映“用洋犁种的小麦不如用旧犁种的产量高”,由于区干部不懂耕作技术、不懂农具性能,不能说明原因,只能随声附和,甚至建议农民继续用旧犁刨地。(19)另一方面,技术力量薄弱导致推广工作难以做深做细,农民没有接受过新式农具的使用培训,部分地区农民甚至没有试用过新式农具就贸然推广,使得他们在思想上对新式农具较为排斥。例如,1949年秋黑龙江地区便开始推广新式农具,部分农民对此持顾虑甚至怀疑态度,一些人表示“不亲眼看见好使”,“是不相信”的。(20)而大部分农民则采取千好万好不图看看好的观望态度。(21)可见,农民掌握新式农具技术知识的多少,将直接决定新式农具推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