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提高素质

——乡镇企业面临三大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许宝健 本报记者

原文出处:
经济日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8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

      作为改革的产物,乡镇企业在即将跨入新世纪的前夕,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从深层原因来说,主要是有些企业产权不清、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依靠深化改革,这是保持乡镇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

      改革首先要从所有制问题入手。乡镇企业现有的所有制格局,也是在改革中逐步形成的。 1978 年以前,乡镇企业只有单一的社办企业。1978—1984年,增加了农、商、建、运、服各业,增加了队办层次,统称社队企业。1992年以后,形成了以集体经济为主导,“多轮驱动,多轨运行”的格局。

      改革的重点是乡村集体企业。乡村集体企业在农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作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但原有的乡村集体企业的组织形式和实现形式比较单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产权不清、政企不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不善等问题逐步暴露出来,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为焕发企业新的生机和活力提供制度、组织和动力保证。

      改革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在改革中,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尊重农民的实践和创造,因企制宜,不搞行政命令,不搞一个模式,不搞一哄而起。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组建企业集团、租赁、兼并、出售等形式都可以试。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比较适合于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股份合作制是新型的劳动群众集体企业,适合中小企业。

      发展混合型经济是一个方向。混合型经济是聚集各种社会资本的有效形式,适应性强,兼容性大,可以突破原有企业封闭的社区范围,使乡镇企业可以在新的更大的范围内配置各种资源,优化生产要素。通过发展混合经济,集体资产可以通过参股、控股的方式实现,实现产权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真正搞活集体企业。

      改革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严格资产评估和存量量化,二是要把改革改制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三是要搞好资产管理,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

      乡镇企业的结构问题,既有所有制结构和布局结构的问题,也有产业和产品结构的问题。调整结构是今后乡镇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

      调整结构的目的在于优化结构和结构升级。乡镇企业外延扩张和速度增长的时代已成过去,如果不培植新的增长点,不实现主导产业的更新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就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要求。现在一些效益不好,亏损严重,甚至破产的企业,几乎都和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有关。

      调整结构要实行市场、资源、产业政策“三导向”。最关键的是市场导向。我国经济已全面进入买方市场新阶段,95%的产品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然而,一方面大量产品积压,另一方面大量潜在的需求尚没有满足,这就逼迫乡镇企业着眼市场需求,抓住现实需求,研究诱导需求,看到潜在需求,使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达到高度一致。

      调整结构要顺应农业产业化方向。乡镇企业不占优势的产业要尽早转向,避免与城市的企业同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靠“龙头”企业的带动,与农业有着血缘关系的乡镇企业应理所当然地承担起“龙头”的责任,大搞农副产品加工和流通这一魅力无穷、潜力巨大的产业。

      调整结构还要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重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都在60%左右,我国不到30%,而乡镇企业只有15%,因此,发展的潜力很大。要把发展乡镇企业的布局调整——建设工业小区和产业调整——发展第三产业结合起来。城镇化进程加快了,就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才能更多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三)

      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乡镇企业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从总体上看,多数乡镇企业整体素质偏低,产品科技含量较低,经营管理比较粗放,技术装备水平较差,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提高自身素质是乡镇企业长期的任务,当前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在科技进步上,乡镇企业要逐步建立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有条件的大中型乡镇企业都应建立科研开发机构,同时应大幅度提高技术改造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开发和技术投入的主体,以增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在人才开发上,乡镇企业要逐步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保护和调动人才积极性的环境和机制。要树立“一方水土,养八方人才”的新观念,多渠道培养和引进留得住、用得好的各类人才。

      在内部管理上,乡镇企业要牢固树立管理也是生产力的观念,建立健全先进、合理、科学配套的基础管理工作体系,积极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努力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加强管理,当前应从有效解决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入手,提高产品质量,压缩“两项资金”和“三非”支出,降低企业负债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