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结过去,充分肯定农垦工业的显著成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指引下,农垦系统不断解放思想,锐意推进改革,确立了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发展方针,把发展工业作为振兴农垦经济的新的增长点,积极探索切合农垦实际的工业发展道路,使农垦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农垦工业初步改变了过去规模小、水平低、结构单一、发展速度缓慢的局面,摆脱了长期以来在整个农垦经济中所处的从属地位,已经成为农垦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目前,农垦工业已经形成了一个涉及39个大类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拥有各类工业企业1.16万个,从业人员120多万,分别比1980年增长93%和150%。1996年,农垦工业实现增加值152.4亿元,占农垦国民生产总值的近30%,比1980年,增长3.3倍,平均增长7.7%,工业效益不断提高,利税大幅度增加,仅“八五”时期,农垦工业实现利税就达150亿元,比“七五”时期增长45%,占全系统利税总额的71%。同时,逐步形成了乳制品、粮油加工、热作加工机械、机制糖、造纸、纺织、医药、机械、酿酒、饮料等十余个支柱行业,有的行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乳制品占全国总产量的30%,机制糖占10%,热作加工机械占98%:一些企业的综合经济指标已在全国同行业中位居前列,如上海市牛奶公司,广州华凌集团有限公司,海南新大洲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王朝葡萄酒有限公司,湖南正虹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敖东药业有限公司、杭州永磁集团有限公司等等。农垦工业已成为我国工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农垦工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整个农垦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促进了农垦综台经济实力的提 高。改革开放以来,农垦综合经济实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中有农垦工业作出的积极贡献。从1980年到1996年,农垦国内生产总值净增量的34.4%,出口总额净增 量的78.5%是来自农垦工业。期间职工人均收入增长的50%左右也来自农垦工业,部分垦区达到80%以上。 2.带动了农垦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农垦工业的发展,农垦经济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单一经营农业的结构,出现了农工商综合经营、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局面。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比重已由1980年的64%下降到1996年的32%,工业比重相应提高到68%。一二三产业结构由1980年的54.9:31.5:13.6调整到1996年的43.3:33.6:23.1。农垦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直接带动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而且为整个农垦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的要素和商品需求,加速了农垦的商流和物流,带动了农垦商业、物资流通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整个农垦经济的全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支持了农垦农业的持续快速增长。这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垦工业以其创造的利润、生产的农业机械和其他农业生产资料,直接支持了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条件的改善。二是农垦工业的发展吸纳转移了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由于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转移,1980年到1996年,农业职工人均耕地经营规模扩大了0.7倍,人均创造产值增长了1.4倍。三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延伸了农业产业链,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工农产品剪刀差矛盾,提高了农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增强了农业的自身积累能力。 4.加速了农垦的城镇化进程。国有农场大都是在边远地区开发建立起来的,由于远离城市,长期以来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城市化水平比较低。随着农垦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近些年农垦工业的规模化、集中化发展和工业小区的兴建,有力地带动了小城镇的发展。同时,近几年各垦区为推动农垦工业的发展,日益重视发展环境的改善,加强了职工,物质文化生活设施和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更进一步加速了农垦城镇化进程。以黑龙江垦区为例,到1996年,已建成小城镇140个,城镇人口达到76万人,占垦区总人口的49%。 5.推动了垦区社会事业的发展。办社会,管社会是政府赋予农垦的重要职能,也是农垦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由于种种原因,这方面的费用绝大部分都由农垦自己解决,其中农垦工业特别是场办工业,每年通过上交利润和管理费等形式承担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据有些农场的估计,其比重在40%以上,有的高达60%。农垦工业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为维护垦区社会的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比较突出的是解决了12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有效地缓解了农垦的就业压力。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农垦系统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结果、是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热情服务的结果,也是农垦系统上下艰苦奋斗、积极开拓的结果。十几年来,为加快发展农垦工业,各级农垦主管部门和工业企业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是坚持改革,搞活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开放以来,农垦工业不断深化改革,先后在场办工业管理体制改革、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企业制度创新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八十年代,在工业企业普遍推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并且对场办管理体制的政策提出了要求,明确规定农场与场办工业企业的关系要转到农场依据国家法律、政策为场办工业企业提供服务、进行管理和监督等方面来,逐步落实场办企业八项经营自主权。九十年代以来,以三项制度改革为重点,推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并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途径,在全系统确立了一批部和垦区的工业企业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以推进面上的改革。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可以说,没有改革就没有农垦工业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