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发展状况和未来走势已引起经济界日益密切的关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把乡镇企业亏损问题与国有企业并列提出,足见对此事的重视程度。据初步统计,1997年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达1.8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达1·25万亿元,比1996年分别增18%和17.9%,出口商品交货值7000亿元,利润总额4400亿元,上缴国家税金1420亿元,比1996年分别增16.5%、15.8%和15%。 乍看这些数字,应该说乡镇企业在难忘的1997年干得相当不错,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效益提高,对国家的贡献也是同步增长的,应该说保持了一个较好的发展态势。此外乡镇企业过去的一年在企业改革上取得重要新进展,乡村集体企业有15%左右实行了股份合作制,全国乡镇企业集团已达1039家,东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速度也比较均衡,东部企业结构性调整也初见成效。 但是,如果对照一下进入9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每年30%以上的发展速度,1997年的速度是明显放慢了,1996年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为1.52万亿元,比上年增21%,工业增加值1.06万亿元,比上年增20.2%,1997年增幅分别比上年下降3个和2.3个百分点。而与此同时,乡镇企业亏损面15%左右,比1996年的8%增加7个百分点,亏损额600亿元左右,比1996年的450亿元增长25%,这一增一减联系在一起,问题就不能不引起重视,而且这已不仅仅是乡镇企业自身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和我们预定在“九五”实现的增长速度和发展目标。 据计算,乡镇企业速度每增减3个百分点,会影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每增减2个百分点,会影响全国工业增加值1个百分点,乡镇企业如今光集体资产就达1.1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据近“半壁江山”,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已是举足轻重。“八五”期间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在国有企业扭亏状况仍不很理想的情况下,应该说乡镇企业是立下汗马功劳,做出巨大贡献的,反过来说,乡镇企业发展速度趋缓,亏损面和亏损额增加,其影响面就绝不仅是乡镇企业自身。 比如说,乡镇企业1997年产销率达92.8%,应该说不算太差,在全国目前多达数千亿元的积压库存产品中占的比重还不大,但按乡镇企业1997年6.6万亿元的营业收入算,如果有一个百分点卖不出去,就是600多亿元的库存,这难道还算少吗? 乡镇企业发展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应该说都是好的,几亿农民致富和奔小康的要求,作为农村经济支柱的地位以及国内外多种层次多个领域广泛的市场需求等等,决定了乡镇企业发展的一种持久的内在的动力。特别是刚刚过去的1997年对乡镇企业更是永远难以忘怀:元旦之日,《乡镇企业法》公布实施;1月14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乡镇企业工作会议;3月11日,中共中央下发8号文件,这“一法一会一文件”已成为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史上的“三件大事”,为今后乡镇企业在世纪之交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越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说发展乡镇企业越要有紧迫感。从乡镇企业自身来说,目前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状况己远非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的状况可比,那时候是卖方市场,市场空白比较多,市场空间也相对大,萝卜快了可以不洗泥。如今市场已发生重大变化,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已是95%以上的产品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因此,如何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大力开拓市场,不断提高产销率和市场占有率绝非易事。 此外,乡镇企业机制优势相对减弱,竞争对手更多更强,在实力、技术、设备、管理、产权、机制等许多方面有的不如国有企业,有的不如三资企业,有的也不如个体私营企业。如何加快改革、完善机制,已是刻不容缓。至于在专业技术管理人才上的缺乏,以及企业整体素质不高,更是需要持久的努力。总之,必须按“两个转变”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改革与发展的紧迫感,才能不断增强和巩固乡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综合能力,才能把乡镇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 乡镇企业如今已实实在在地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的盛衰变化,已不再是一个局部问题,如今它已变得更全局,也更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