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汇》对文献音切的参考方式

作 者:

作者简介:
高永安(1966-),男,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音韵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语言研究

内容提要:

探索《字汇》音切来源的必要步骤是:第一,圈定可能的来源文献;第二,考订可能的参考方式。《字汇》音切的来源文献可以从《字汇》本身的论述、《字汇》正文的引证与《字汇》体例相似的同类文献等方面去寻找。《字汇》对文献音切的参考方式,体现在《字汇》与参考文献的关系上,即凸显关系、遮挡关系、透视关系、折射关系。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23 年 08 期

字号:

      《字汇》是明末的大型字书,收字三万多,对汉字形、音、义都有解释,是研究汉字形音义发展的综合性资料。本文专注在《字汇》是怎样给汉字注音的。《字汇》音注是搜集诸多文献确定的,我们找出这些文献,探索这些文献在《字汇》中的使用情况,就可以尝试复原《字汇》选择音注的方法。

      一、《字汇》音切来源的文献范围

      首先框定《字汇》参考文献范围的是高永安(2003)。他总结了六个方面的文献:(1)《洪武正韵》《说文解字》《古今韵会举要》;(2)《重刊详校篇海》;(3)《海篇直音》;(4)家学;(5)自创:(6)《韵法直图》《韵法横图》。经讨论,后三方面都被否定(高永安2003:37)。巫俊勋(2001:154)把《洪武正韵》《正韵汇编》《重刊详校篇海》作为《字汇》音切的来源文献。他认为,《字汇》“本音”来源于《洪武正韵》。可能直接来源于根据《洪武正韵》改变的字书《正韵汇编》。《洪武正韵》未收之字,来源于《重刊详校篇海》。他还发现,《字汇》还有一些字的下边注有“叶音”(巫俊勋2001:158)。叶音的来源涉及到的文献有:《读易韵考》《韵会小补》《毛诗古音考》《古音丛目》。

      巫俊勋的文献范围并没有超出高永安(2003),但是巫俊勋的研究涉及《字汇》的字音、字形和字义三个方面,所以,字形和字义研究方面的文献,他也做了搜集。巫俊勋(2001:174-175)搜集的《字汇》解释字义所引证的文献,可以分为:(1)引用文献书证的,有《诗经》《尚书》《左传》《孟子》《荀子》,以及其他文学作品。这种文献主要是征引文字出处。(2)引用注疏书证的。例如“乏,扶法切,烦入声,无也……又《周礼·春官》:‘车仆大射共三乏。’‘注:乏,一名容,以皮为之,以容人也……’”(3)引用字书、韵书。其中字书有:《仓颉篇》《说文》《字林》《玉篇》,韵书有《集韵》《增韵》《中原雅音》。这些文献,对于释义确实有意义,但是对于注音来说,可能只有第三类是有意义的,第二类的注疏,也可以看作取音范围。巫俊勋(2001,209)还搜集了《字汇》分析字形所征引的资料,有《说文》《增韵》《韵会》《六书正讹》《洪武正韵》。但是由于这些资料中关于六书的理论略有出入,“《字汇》中所呈现的六书架构,主要是以《韵会》与《六书正讹》为依据所建构出来的体系。”

      这些文献,时代跨度大,重复多。在《字汇》的参考过程中,可能各自的地位很不相同。根据巫俊勋的推测,《韵会》之前的很多文献,都是间接来自《韵会》的。

      尽管巫俊勋已经梳理出很多文献,但是我们仍能发现遗漏。例如“电,荡练切,音殿。陆佃云:阴阳激耀,与雷同气。”这里的陆佃,是指的陆佃著的《埤雅》。

      下面我们从“说明性文字”“正文征引”“相似文献”三个方面来寻找线索,对《字汇》的参考文献进行一次全面梳理。

      (一)说明性文字

      《字汇》的说明性文字主要有梅鼎祚的《字汇序》和梅膺祚《字汇》的《凡例》。

      字学为书以传者,无虑数十家,要不越形声之相益而已。《说文》《玉篇》皆立端于一,毕终于亥,是后或次以四声,或系以六书,权以母子,类族别生。固未有颛言数者。《篇海》从母以辨音,亦当从数以析类。惜乎其本末衡决,翻拾棘艰也。

      其义则本诸《说文》《尔雅》,而下之笺译微固者,尊所旧闻,裁以已意,而刊其诡附,芟其蔓引,以卒归于雅,考信于《正韵》制也。如反切、直音之合,则与赵司徒之所校匪质剂而适叶符。(《字汇序》)

      梅鼎祚的上一段话,主要说《字汇》在检字法方面的创意。先批评《说文》《玉篇》的部首编排,说其思维落后,没有用上“数”的理论。下一段说释义的程序,先参考《说文》《尔雅》,做出分析判断,质证于《洪武正韵》。最后说到注音,“反切、直音之合”的说法,似乎提示我们:《字汇》的反切和直音是分别从两个方面得来,然后放在一起,各做调整,以避免矛盾。

      这两段话列出的文献有:《说文》《尔雅》《玉篇》《洪武正韵》《篇海》。而且还提到了一个人物:赵司徒。赵司徒就是赵钦汤,他跟李登一起重编了《篇海》,叫《重刊详校篇海》。(参见高永安2003:38)这样我们就锁定了《字汇》所参考的《篇海》的一个版本。

      《凡例》有专门针对注音的部分:

      a.字宗《正韵》已得其概,而增以《说文》,参以《韵会》,皆本经史。通俗用者,若《篇海》所辑怪僻之字,悉芟不录。

      b.立部:《篇海》以字音为序,每苦检阅之烦。今以字画之多寡,循序列之。

      c.音字:经史诸书有音者无切,有切者无音。今切矣,复加直音。直音中有有声无字者,又以平上去入四声互证之。

      d.字有本音而转为别音者,则先本音而转次之。

      e.叶音必援引以实之。

      以上a条是交代《字汇》选字的程序。但是,这个程序未必可信,因为《正韵》只有一万四千多字,《字汇》收字三万一千多。《字汇》比《洪武正韵》收字多了一倍多。如果《字汇》收字是依据《洪武正韵》,那么剩余的一半多的字,依据什么?即便我们不会忘记后边还有一句:“而增以《说文》,参以《韵会》。”但是《说文》收字九千多,《韵会》收字一万二。除非三书累计,否则无法达到《字汇》收字的数量。但是,三书相加是不符合常理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