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期范畴研究的历史及本文讨论的问题 Heine等在讨论语法化的相关问题时,明确提出了“反预期标记”(counter-expectation markers)这个术语。Heine的论述被看成语法学中预期研究的开始。他谈到“共享常态”(shared norms)的概念,包括说话人所熟悉的世界的常态和规范、说话人头脑中的常态和规范及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头脑中的常态和规范。①这一定义偏重于常理预期。 Dahl从信息量的角度将信息分为(正)预期信息、中性信息、反预期信息。中性信息也可以称为“无预期信息”。反预期信息的信息量最高,因此需要额外的语言形式对其进行标注。②很多语言中都有专门表示反预期信息的语法手段。反预期的研究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Schwenter & Traugott指出英语中的替代性结构,如“X in place of Y” “X rather than Y”,使用的语境是反预期;③Traugott通过讨论英语中的“in fact”来论证反预期标记的形成。④这一点也极大地影响了汉语研究。 在汉语学界,早在20世纪40年代,吕叔湘已经使用“预期”来描述汉语的转折复句:“凡是上下两事不谐和的,即所谓句意背戾的,都属于转折句。所说不谐和或背戾,多半是因为甲事在我们心中引起一种预期,而乙事却轶出这个预期。”⑤周兴志对“果然、竟然”的逻辑分析中,初步解开了预期范畴的面纱。⑥陆俭明认为“VA了”可以表示“偏离预期结果”的语法意义。⑦陈立民指出“就”和“才”的共同语义特征是表示“实际偏离预期”。⑧这些都是汉语研究者独立思考的结果,遗憾的是没有在理论上进行总结。 将西方预期理论引入汉语研究的是吴福祥,他主要以Dahl的预期理论观念为基础,并将预期定义为一种与人的认识、观念相联系的抽象世界,通常与一定的社会常规、言谈事件中听说双方的知识状态以及特定的话语语境密切相关。⑨ 汉语学界的预期研究大致可以以2014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1)2014年以前。研究者多针对表达预期意义的语词、构式等展开讨论。这主要是微观层次的讨论。篇幅所限,具体研究成果不再展示。其中有两个重要的例外是袁毓林提出的“解反预期”⑩和齐沪扬、胡建锋提出的“超预期信息量、负预期信息量”(11)的概念,具有理论意义。 (2)2014年至今。除了继续进行个案研究外,研究者开始对预期理论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这些研究大多离开了国外的理论参照,是针对汉语问题提出的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操作,而且提出者大多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青年学者。 2014年的3篇论文,从对与预期相关问题概括的角度开启了这一进程。陆方喆探究了反预期标记的性质和形成机制,将其分为语气类、疑问类、否定类、转折类。同时提出了判断一个语言形式是不是反预期标记的两个标准。(12)谷峰从述评角度对国内反预期标记的研究做了梳理,归纳出汉语标注反预期信息的语言手段有连词、插入语、副词、句式、语气词、语序等六种。(13)颜力涛将“预期偏离”分为“目的预期偏离、情理预期偏离、背景预期偏离、心理倾向性预期偏离、满足性预期偏离、无关性预期否定、间接预期偏离、超预期量信息、负预期量信息”等九类。(14) 与事实相关的研究,万光荣、余承法首先用经典信息量公式计算了预期与事实的量化关系,将反预期程度进行了量化;(15)陈振宇、姜毅宁通过对“应该/该/必须”类句子的事实性考察,发现反预期对此类格式的事实性解读具有深刻的影响,并将这种影响总结为“语义和谐”理论。(16) 与预期量相关的研究,单威吸收了齐沪扬、胡建锋“超预期信息量、负预期信息量”的观点并进行了更加细致的探索;(17)同样考虑到量在预期方面的这些特点,陆方喆、朱斌将反预期称为“违预期”,与“合预期”相对。(18) 与预期类型相关的研究,强星娜和陈振宇、王梦颖都以“竟然、偏偏”为例对预期的类型进行了研究。(19)与强星娜不同的是,陈振宇、王梦颖区分了触发预期的条件及预期本身,并从“条件”的性质,如是类指还是个体指称的,对预期进行分类。 与正预期相关的研究,郑娟曼根据是否需要语用推理提出了“所言预期”和“所含预期”,不需要语用推理的为所言预期,“我说呢”关联的是所含预期,“我说吧”关联的是所言预期,而“我说嘛”则可以关联两种预期;(20)陈振宇、王梦颖、姜毅宁以“果然”为例专门对正预期理论进行探索。文章指出,“果然”是正预期标记。在“果然”的绝大多数用例中,从条件推出的预期,说话者都怀疑它是否真的能够实现,因此当它实现为真时,就出现了两层预期结构:当前信息符合前面的预期,所以是(正)预期信息;但不能肯定预期的实现,因此令人感到意外。这些“果然”句表达的是说话者的小概率预期。(21) 本文基于以往研究成果,讨论以往研究中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预期语篇的复杂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预期”是复杂的语篇问题,不能忽略“预期”与“预期性”的区别,不能忽略预期表达的两个视角,也不能忽略“条件部分”和“预期部分”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