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计视角下完善金融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的现实意义 (一)审计增能:扩大审计职能范围,全面提升审计价值 在新的经营环境下,金融企业审计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效益审计、风险审计等领域转型,通过采取科学规范、系统化的审计方法,对金融企业的内部风险进行审计评价,采取相应措施,在丰富审计职能的同时,有助于实现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控制与预警的理想效果。其一,以审计为基础,构建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有助于金融企业孕育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从而实现内部风险控制目标。良好的内部风险控制环境,有助于金融企业降低管理成本,抑制并规避企业管理层的财务信息操作行为,在相对有限的审计资源中,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其二,以审计为基础,完善金融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在做好审计监督工作的同时,履行了新的评价、咨询建议等职能。通过发挥审计职能优势,对金融企业的经营状况给出合理、完整的审计意见及整改建议,使审计与经营管理形成合力,提升企业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度,协同推动企业发展。其三,依托审计优势,完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将风险导向审计与企业经营相融合,既让审计结论被企业所接受、认可,又彰显了审计对企业经营的独特价值。 (二)管理增值:增强企业风险治理意识,全面提升企业治理效能 从审计视角出发,完善金融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与规避机制,既是从审计免疫职能角度出发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金融企业生存力、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举措。一方面,有助于引起企业对风险管理工作的应有重视。通过发挥审计活动的专业优势,整合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力量,构建完整覆盖的审计体系,从而及时识别、完整揭示金融企业的内部风险,帮助企业积极健全风险隔离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化解企业切实存在的风险。科学、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管理效率的关键手段,也是化解企业经营风险的必然措施。通过将审计活动与内部风险控制、企业经营相结合,在及时、完整识别企业内部风险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实用的风险管理策略,有效规避经营风险,全面提升企业经营效能。 (三)经营增效:辅助企业管理决策,全面提升企业经营效益 当前,金融企业经营业务不断扩展、经营新业态不断涌现,由于缺少必要的内部风险隔离机制,直接引发了跨业态、跨行业的全新风险。将审计活动与企业经营相结合,在及时识别和预警企业风险的同时,从审计角度对企业财务、业务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经营提供专业建议,辅助金融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案。首先,以完善的治理结构、健康的监管体系为基础,构建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机制,制定系统化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将及时发现、有效规避企业经营风险,切实解决金融企业存在的风险管控错位、监管机制缺失等现实问题,助力金融企业实现高效运行和良性发展;其次,通过将审计环节纳入企业经营决策,开展效率审计,及时发现企业管理问题,使审计活动持续服务企业成长,进一步延伸审计活动的价值空间;最后,通过完善内部审计,及时开展自身内部风险识别、控制及分析评估,对金融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分析,并结合顾客需求和市场形势等情况,提出专业建议,显著提升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与完整度。 二、审计视角下金融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与规避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内部风险控制与审计活动融合不足 在现代金融环境下,金融企业内部风险存在普遍性,涉及企业经营工作全流程。由于金融企业普遍重视经营收益与业务拓展,缺少必要的风险管理体系,难以及时识别内部经营风险,忽略了内部风险对企业经营造成的损失。一方面,从金融企业审计实践看,由于审计活动与内部风险控制缺少全流程融合,多停留在“事后审计”的被动状态,难以获得科学、完整的风险评估结论,直接影响了审计效能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金融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相对较差,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公正性、有效性。由于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相对薄弱,缺少完善、优质的审计资源,加上审计活动容易受人为干扰,难以使审计活动有效服务于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和经营决策等全过程,影响了金融企业审计工作的价值创造。 (二)风险管理认知局限:内部风险控制的审计结论应用不足 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是企业有效防范、控制及规避经营风险的关键依据,也是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在社会金融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环境下,金融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部分金融企业盲目开设新业务,未能结合自身业务、行业实际以及企业审计结果制定切合实际的完善的内控制度,增加了企业内部风险有效控制的难度。首先,一些企业未能严格遵循内部风险管理程序,出现了会计核算不精准、财务收支管理不规范等超越企业风险承受能力的现象;其次,部分金融企业对风险审计结论的认识多停留在“风险发现——问题发掘”的消极层面,忽略了内部风险控制蕴含的积极意义,未能将审计结论及时转化为改善企业经营决策的有效方案;最后,金融企业在对内部风险控制进行审计时,多停留在审计结论整改层面,未能从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及决策咨询等角度履行审计职能,影响了审计工作的价值创造。 三、审计视角下完善金融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与规避的关键措施 (一)细化审计要素,完整评估内部风险控制状况 在审计视角下,金融企业开展内部风险控制,需要从专业审计视角出发,结合有效性、合法性等维度,对金融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状况进行全面审查和完整评价。整体来看,其审计要素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其一,在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方面,主要对企业的治理结构、内控体系和人员配备状况等进行评价。通过充分了解金融行业的政策制度、发展前景等内容,设置独立的风险管理、审计体系,将审计活动、企业经营与风险防控相结合,从而完善风险评估、预警及防控体系,研判企业潜在的经营风险。其二,在内部风险评估方面,主要对金融企业的内部风险进行精准、完整评估。通过以服务企业经营为导向,按照“风险分析—经营分析—风险评估”的程序,结合风险坐标法、压力测试法等方法,对风险控制状况进行总体评估。要针对金融企业的具体实际,确定各项业务的关键环节,并对其经营风险进行识别,精准了解金融企业的重点经营项目、重要业务和战略业务存在的风险。其三,在内部风险控制方面,主要对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的合理性、控制举措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内部风险控制是企业了解内部经营管理信息的关键途径,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对防范、预警及规避企业经营风险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从有效性、全面性等维度,对企业内部风险识别、处理及预警程序进行评价,具体评估内部风险控制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