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审计监督体系与路径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兆东,罗玉茹,南京审计大学政府审计学院

原文出处:
财会月刊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23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现代化新征程中,随着大量公共资金资源不断地涌向乡村,乡村治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已经成为确保涉农资源高效使用的重要一步。当前,我国农村处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乡村治理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强化各种监督手段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023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指出,“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国家审计机关全面依法履行审计职责,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在扶贫审计和乡村振兴审计中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以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服务和保障了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随着乡村治理现代化目标的提出,涉农审计的工作重点也应发生转变。立足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体系特征,国家审计该如何整合有限的资源来监督乡村治理领域惠农政策的执行情况、保障公共资金安全落地、维护农民群众权益,以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是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乡村治理现代化对国家审计的需求

      1.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政策执行需要审计鉴证。党中央、国务院已先后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等众多文件,对乡村治理作出了全面性规划,为加快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根本依据。尽管方向已明,相关政策是否按时、准确地得到贯彻与执行,则需要对其加强后续监督。国家审计作为依法履行鉴证和监督职责的审计机关,具备独立、客观、公正等优势,能够对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政策执行情况进行鉴证,深入揭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不科学、机制不健全、政策衔接不畅等问题。

      2.乡村治理的资金使用需要审计监督。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离不开资金资产等物质基础的支持。目前乡村治理在财务领域存在一定的缺陷:涉农资金管理隐患较多;对乡村干部的经济责任监督较弱;财务管理不规范等。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提出在客观上产生了运用外部监督力量来弥补乡村治理缺陷的要求,而国家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和其独立、强势、权威的特点能够很好地满足这种要求。审计通过关注涉农财政资金的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揭示反映乡村治理中的财政支农资金、扶贫项目资产等的挤占挪用、虚报冒领、挥霍浪费的问题、加强对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监督和制约,不仅可以保障资金安全使用,防治“小微权力”的腐败滋生,还能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治理、国家治理。

      3.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效果需要审计评价。新时代下,乡村治理的体系与特征发生了深刻变革,为了不断提高治理能力,更好地将我国制度优势转换为治理效能,需要搭建治理理念引领下的现代化乡村治理新体系,用好审计监督这一治理手段,努力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在服务乡村治理现代化时,国家审计应充分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乡村治理领域涉及的政策制度、资金使用以及项目建设和运营开展绩效评估,揭示反映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现象,审核绩效目标是否实现,分析绩效评价结果是否得到有效运用,督促地方政府切实保障公共资金的安全和绩效。

      4.乡村治理领域需要实现审计全覆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政策的逐级推行,党中央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从而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的推动机制,要求打通庞大国家治理体系的“最后一步”。审计署审计长侯凯在2023年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表示,要高质量推进审计全覆盖,审计机关要对管理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相关地方、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无一遗漏、无一例外、全面覆盖的监督,并形成一种常态化、动态化震撼。根据国家治理需求和审计工作要求,审计全覆盖模式应深入应用至乡村治理领域。国家审计应重点关注乡村治理中政策落实、目标实现等情况,监督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漏洞,揭示乡村治理中的“小微权力”腐败等情况,为国家治理提供全面监督。

      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特征分析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由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手段、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所构成的现代化的乡村治理格局正逐步形成,这五个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协调,并形成了一个整体,如图1所示。

      

      1.理念现代化是价值引领,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成功密码,也是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磅礴力量;秉持系统治理理念,既契合了国家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各项长、中、短期计划要求,也满足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六大发展方向要求;贯彻综合施策理念,顺应新时代背景下治理方式和手段的创新,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

      2.主体现代化是活力之源。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全面调动党、政府、组织和农民等多元主体力量,开展协同共治,实现成果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乡村治理现代化最显著的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时代乡村治理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中共中央所制定的;政府是贯彻落实乡村治理现代化各项政策制度的执行部门;现代化的乡村治理,离不开乡村组织的广泛参与,村两委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乡村的组织载体,领导村民和各级村级组织开展治理工作。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需借助企业、金融机构等社会组织的力量,全力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村民自治是基层治理的有机构成,为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目标,需要集中全党全社会的智慧,最大限度地激发乡村居民的积极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