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赋能乡村振兴:研究回顾与展望

作 者:

作者简介:
司浩婷,兰州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李晓冬,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原文出处:
财会月刊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23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的宏伟蓝图之一,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李晓冬和马元驹,2022a)、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城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物质基础与重要保障,是实现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李晓冬和马元驹,2021)与重要实践探索(邢占军和杨永伟,2022),同时也是建构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的内生责任。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执行过程中,国家必然会制定一系列惠农富民政策、投入大量的公共财政资金以及开展大规模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而在这些政策落实、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公共政策、公共资金和公共资源天然具有无偿性和公共性的特征,本质是通过引导和管制功能而对社会利益作出的一种权威性分配(张润泽,2010),因而可能会导致乡村振兴战略在贯彻执行中出现诸如歪曲或扭曲执行政策、精英俘获、优亲厚友、公款私用、跑冒滴漏、挤占挪用、偷工减料和损失浪费等贪污腐败现象和“瞄不准”“瞄不久”的援助困境。另外,现实世界中由于既得利益偏好和有限理性以及信息不对称和未预期事件等的客观存在(陈尘肇,2011),也可能导致拥有良好初衷的乡村振兴政策在贯彻执行中被滥用和曲解、乡村振兴资金在分配与使用中被挥霍和截留、乡村振兴项目在建设与运维中被闲置和随意改变用途等,从而无法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初衷和达到既定的政策目标。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精准和高效落实客观上亟须国家监督系统予以支持、修正与保障。

      国家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外部监督制度设计(李晓冬等,2020),是国家治理监督系统中的重要监督子系统。与其他监督形式相比,只有国家审计监督权来自宪法规定,这决定了国家审计不仅行使所有权监督(谢志华,1993),而且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必然处于核心地位(李晓冬和马元驹,2022a)。同时,国家审计凭借宪法授权使其具有权威性高、强制性大、独立性强、综合性广和稳定性高的特点(杨肃昌,2018;李晓冬等,2021),这些特点决定了国家审计在赋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中具有独特监督优势,使其能够延伸和跟进到乡村振兴政策、资金和项目各方面、各环节和各领域,覆盖到权力运行各主体、各部门和职责履行全过程,从而构建起国家审计在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审计监督格局。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晓冬和马元驹,2022b),国家审计具有预防、鉴证、揭示、评价、抵御、问责和监督等功能,能够促进国家各项重大政策措施精准落实、资金高效使用、项目安全运行和权力规范运用,从而构成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和保障(刘家义,2015)。国家审计赋能乡村振兴实施是国家审计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力,对被审计单位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政策执行情况、乡村振兴财政、财务收支资金活动和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运营情况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进行独立鉴证、评价和问责的一种监督活动,本质是确保政府的公共受托乡村振兴责任能够得到充分履行,目标能够充分实现(李晓冬和马元驹,2022b)。因此,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乡村振兴战略执行中监督和保障的治理功能有利于国家审计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精准落实,以确保乡村振兴成为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的重要力量。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提乡村振兴战略,到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新时代五年”,国家审计机关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理念,紧盯乡村振兴战略贯彻执行中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重点领域,聚焦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以及整改情况等展开审计监督,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精准实施起到了较好的促进和保障作用,有效约束和规范了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中的权力运行机制。2019~2021年(官网可查的最新数据),审计署共发布了三类合计8份乡村振兴审计结果公告,国家审计在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精准落实中发挥了重要的监督和保障作用。与此同时,学界也围绕国家审计赋能乡村振兴这一重要话题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讨论,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然而,尚未有文献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总结与评价,从而为今后国家审计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一个较为坚实的文献基础与知识框架。基于此,本文将“新时代五年”(2018~2022年)乡村振兴审计的有关文献划分为四个方面,即国家审计赋能乡村振兴的基础理论研究、国家审计赋能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与优化路径研究、国家审计赋能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研究以及基于不同侧面和视角的国家审计赋能乡村振兴专项审计研究,并对各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全面回顾。在此基础上,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进一步展望,以期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在赋能乡村振兴中的监督与保障作用,从而将国家审计的监督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施效能。

      本文可能的边际理论贡献在于:全面梳理与系统总结了“新时代五年”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审计文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学术价值。有利于丰富国家审计赋能乡村振兴的基础理论研究,拓展乡村振兴审计的有关文献,有助于国内学者及时了解和掌握乡村振兴审计的研究进展。本文还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能够为今后国家审计机关继续全面开展乡村振兴审计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参考借鉴,是对“新时代五年”国家审计有效赋能乡村振兴实践作出的较为及时的理论回应。

      二、国家审计赋能乡村振兴的文献总体概况

      结合中国知网(CNKI)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本文从文献来源、指标和发文总体趋势三方面对国家审计赋能乡村振兴的文献总体概况作了简单介绍。

      (一)文献来源

      为了保证查全率,本文在中国知网以“乡村振兴”并含“审计”为主题词,以“北大核心期刊”“CSSCI”和“CSCD”(简称“核心期刊”)为来源类别进行检索,发现截至2022年底,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国家审计赋能乡村振兴的文献只有50篇,可见相关文献总量并不是很多,这可能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时间较短有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