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在国家审计中的应用机制与框架研究  

作 者:
胡扬 

作者简介:
胡扬,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财政经济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审计。

原文出处: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23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具有预防、揭示、抵御、鉴证、评价与问责的监督效应。提高国家审计的质量和效率,推进国家审计信息化和数字化,有效提升监督水平,是新时代推进国家审计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和现实需求。相比传统审计方法,大数据审计虽然能进一步提升审计数据的公开性、透明性和精准性,缓解具体审计工作中的困难,但某些大数据平台并没有真正共通共享,审计数据的真实性有时难以判断,大数据审计方面仍然存在监督漏洞。因此,运用新技术克服大数据审计弊端就显得极为迫切。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其有助于提升审计数据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提高审计效度和准度,引领现代审计技术方法革新,在审计工作中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目前,已有学者基于区块链视角,在扶贫审计、环境审计等领域设计了优化国家审计工作的具体应用方案。如王颖等针对精准扶贫审计工作面临的困境初步提出基于基础层和应用层的区块链扶贫审计平台框架设想。杨明等在此基础上拓展区块链扶贫审计平台设计,构建基于基础层、业务层和治理层的区块链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综合平台体系。卫萌等尝试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政府环境审计框架平台,并提出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政府环境审计的机遇与难点。现有研究成果多关注区块链等新型技术应用于国家审计的要素构建与理论分析,缺乏对具体区块链审计平台的应用框架设计,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应用领域也缺乏研究。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但安居工程项目的复杂性致使审计工作量过大,审计主体资源有限,导致审计难以实现全覆盖和贯穿全过程,审计的精准度和透明度有待提高。因此,笔者试图探讨区块链技术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领域中的应用机制、平台框架设计和未来推进政策,以期拓展和丰富现有区块链审计的理论研究和相关实践,进一步推动传统审计方式的现代转型。

      二、区块链技术嵌入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的应用机制

      国家审计是国家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行为,属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具有预防、揭示与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本质上国家审计的主要功能在于抑制和防范公共权力在配置公共资源的运行过程中由于各参与主体(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信息不对称和有限理性导致的参与者机会主义行为。而区块链对机会主义的控制本质上是通过数字技术将交易信息公开透明,促进智能合约的独立自动化执行,以此来消除利益相关者在交易中的自利行为。因此,将区块链技术嵌入国家审计领域,能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全性,规避机会主义行为。

      区块链以信任机制、共识机制、防篡改机制、可追溯机制、智能合约机制这五大机制为代表的技术逻辑与国家审计的制度逻辑存在一定的耦合性(图1)。

      这些机制形成一个以信任机制为核心的闭合循环圈,让审计的大数据在多个模块内形成开放、共享、连接的区块,并产生更大的区块链网状结构,进一步推进审计监督的全覆盖,提高审计的信任度和精准度,实现审计监督的智能化,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区块链应用机制嵌入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领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一)提高审计目标识别精准度:防篡改机制

      防篡改机制即每个区块采用哈希算法加密确保数据不可篡改,并通过默克尔树上的哈希值来对交易进行验证和记录,可以使区块链的计算效率和扩展性得到大幅度提升。传统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由于审计范围宽、内容广、环节多、被审计对象复杂以及缺乏协作畅通的信息共享平台,导致审计机关在获取、传递、共享相关信息时难以保障信息的准确度、全面性和及时性。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审核、退出机制的审计中,由于信息的可靠性不足,难以精准识别保障对象,而运用区块链防篡改机制可有效弥补这一缺陷。默克尔树数据结构可快速在庞杂数据中检测数据真伪,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加密计算得到的哈希值具有单向性、抗扰性,确保上链数据完整、不被篡改、不可伪造,有助于审计取证阶段提供真实可靠的审计数据,加强目标识别精准度。首先,运用区块链技术储存保障性安居工程相关的信息资料,可以与涉及的相关部门如住建、发改委、税务、民政、街道、社区等的信息管理系统相对接,清晰地呈现保障户和保障性住房等数据;其次,利用区块链防篡改机制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相关资料(包括保障户和保障性住房数据、资金流向等)进行关联分析,可以快速发现保障户的贫困程度、住房需求,能够精准识别保障户的资金项目运行情况,实时将分析结果更新保存在区块链审计系统;最后,开展区块链存证工作,以少量的人工完成网络化追踪记录存储、检查验证结果,能够进一步实时动态锁定审计目标,提高识别精准度。

      

      (二)推进审计全覆盖:共识机制

      共识机制是指一种特设的全网节点就区块信息达成全网协商一致的契约运行机制,通过约束节点记账权来保障区块链分布式账本的一致性和唯一性。在共识机制中,区块链中的任一节点都独立且自发遵从协议设定好的规则,交易数据被所有节点确认之后,不能够被修改或者删除,节点之间合谋欺骗的概率趋于零,可以保证最新区块被准确添加至区块链、节点储存的区块链信息一致,从而抵御恶意攻击。目前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覆盖面有待拓展,审计易出现不及时、不到位甚至缺位等问题。究其根源,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审计客体过于庞大,而审计主体资源却有限。因此,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是当务之急。依托区块链技术,将涉及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各参与主体都纳入区块链审计平台,被审计对象的所有资金交易和事项数据都被储存在区块链上,并通过共识机制得到实时验证、确认和备份。与此同时,审计机关与其他联盟节点(被审计对象、被审计对象利益相关者等)随时可保持线上沟通,运用交易者共识机制进行在线询问或多方函证,进一步保障审计数据的完整性和动态真实性。此外,审计人员可以借助区块链共识机制与财政、税务和银行等信息系统实现交互,将有关信息存储至区块链上,数据真实、不可篡改并能实时更新。可见,运用共识机制,区块链驱动的非现场在线审计的安全性和真实性得到进一步保障,使审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突破了传统审计局限,大大节省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从而助推审计全覆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