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国家审计的功能定位及实现路径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周子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原文出处:
商业会计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23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国家基于国内国际外部环境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方面需准确把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方针,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国内经济循环的平稳发展,为形成完善的国内大循环体系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加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在发展国内经济循环体系的同时重视与国际经济的合作,加强生产要素在国内国际之间有序流动。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国家审计是党领导下的专门经济监督力量,在维护经济高效平稳运行、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过程中作为“助推器”服务于新发展格局构建,同时伴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推进,国家审计也面临新的挑战和困难。纵观已有文献,关于国家审计的研究主要围绕绩效内涵(李明辉,2022)、职能定位(王彪华,2020)、监督权威性(李明辉和叶超,2022)及其在服务高质量发展(朱殿骅,2022)、降低国有企业审计风险(杨开元等,2022)、服务国家治理(王颖和牛泽昊,2022)、推进人口城镇化(韩峰等,2022)和影响政府治理效率(贺宝成和熊永超,2021)等方面展开,鲜有关注新发展格局下国家审计所面临挑战和困难的研究,关于国家审计功能定位及其实现路径的探讨更为鲜见。因此,在新发展格局下,探讨国家审计的功能定位及实现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具体地,随着国内和国际外部环境的改变,要求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各环节更加依赖于国内市场,同时进一步深度融入国际分工体系,更好地发挥国内外市场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国家审计亟需调整功能定位、深化变革,全面消除影响经济循环的堵点和痛点,及时识别出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点,为畅通国内大循环贡献审计力量。同时,新发展格局不是单纯的国内大循环,而是对外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因而国家审计需依据对外开放的高标准,不断丰富审计手段、提升审计水平,深入挖掘制约对外开放的因素,切实有效地发挥其监督职能,为国内国际双循环保驾护航。因此,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如何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下国家审计的新任务、新要求,进而明晰国家审计功能定位、探索科学的实现路径,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上述思考,本文在系统分析新发展格局下国家审计面临的挑战和困难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生态和文化等四个方面探讨国家审计的功能定位,并讨论国家审计功能的实现路径。相较于已有研究,本文的边际贡献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已有研究多关注国家审计的职能定位、监督权威性及其相应的经济后果(王彪华,2020;李明辉和叶超,2022;杨开元等,2022),尚未考察新发展格局下国家审计的功能定位及其实现路径,因此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国家审计领域的相关研究。其二,本文从政治、经济、生态和文化四个方面明晰了国家审计的功能定位,并提出相应的实现路径,为国家审计助推新发展格局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新发展格局下国家审计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挖掘和总结出新发展格局下国家审计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对准确明晰国家审计的功能定位具有重要的作用。新发展格局下国家审计面临以下四方面的挑战和困难。

      (一)审计管理体制与党对国家审计工作全面领导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因此,若要构建完善的国家监督体系,则必须坚持党对国家审计工作的统一领导。新发展格局下,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对国家审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审计管理体制和国家治理的需求还无法完全匹配,内在原因在于国家审计工作的相关管理体制尚难以完全适应党对国家审计工作全面领导的要求。而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治理水平的优化均依赖于国家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这就要求实务界和学术界要围绕国家审计的性质、职权范围、监督权威性等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进而将党的领导有机嵌入国家审计工作的各方面,以优化审计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国家监督体系的运作效率。

      (二)国家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全面要求尚存差距。实现审计的全覆盖是有效提高国家审计工作效率的关键举措,因此国家经济安全作为确保国民经济行稳致远的保障,理应全部纳入国家审计的范畴。然而,当前我国国家审计工作受限于技术和人员素质的不足,尚难以全面满足国家经济安全的审计需求,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审计资源统筹机制有待完善,虽然近年来我国审计机制进行了变革和完善,但在审计资源统筹协调方面依然还有待进一步细化,表现为无法结合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难以及时调配审计资源对突发的贸易风险、金融市场波动进行深入审计,致使国家审计在确保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作用被削弱。二是审计方式和人员素质有待优化、提升。在信息技术时代,国家审计虽然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能优化审计方式,但由于处于初期应用阶段,相关的信息化建设基础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另外,伴随着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使得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难以快速适应审计事业发展的需求,亟需提升、优化其法治思维、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