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语言学和语文教育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冬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E-mail:wang_dm@cass.org.cn。

原文出处:
中国语文

内容提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构建了一个语言本位的现代语文教育体系,语言学尤其是语法学居于核心地位;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语言学在语文教育中逐渐边缘化;进入新时代以来,课程改革持续进行,新课标、新教材进一步修订完善,新高考试点后逐步推开,语言学有逐渐回归之势。如何把语言学研究的新进展,转化为语文教育的具体内容,服务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是历史赋予新时代学者的重任。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23 年 06 期

字号:

      中国传统教育中,以“小学”①为主的语文教育是最重要的部分,为扫清文献阅读障碍服务的虚词研究,是最早的语法研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第一块基石、汉语语法学开山之作《马氏文通》(马建忠,1898),其写作目的则是希望通过归纳出汉语语法规律,使“童蒙入塾能循是而学文”。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白话文语法的著作《新著国语文法》(黎锦熙,1924),既是现代汉语语法开创性和奠基性的著作,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语法教学体系。而朱德熙的名著《语法讲义》(1982),在语法研究和教学两个方面,都是经典之作。可以说,汉语语言学自产生之日起,就和语文教育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构建了一个语言本位的现代语文教育体系,语言学尤其是语法学居于核心地位。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淡化语法的倾向开始出现并愈演愈烈,语言学在语文教育中逐渐边缘化。进入新时代以来,课程改革接续展开,新课标、新教材进一步修订完善,新高考试点后逐步推开,语言学有逐渐回归之势。而最近几十年语言学研究的进展,为语文教育提供了大量可资利用的理论成果,这些成果如何落地到实践中,转化成语文教育的具体内容,服务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是历史赋予新时代的语言学者的重任。

      1.语言学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从核心逐渐边缘化

      1.1 语言学的核心地位和语言学家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视,奠定了语言学在语文教育乃至全民教育中的地位。毛泽东主席亲自倡议,国家多次发布文件,从文字到标点对汉语使用进行规范。②《人民日报》1951年6月6日发表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同时开始连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朱德熙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在全国引发了一场“怎样进行语文语法学习”的讨论,掀起全民学语法的热潮。

      由于语言学和语文教育的密切关系,更由于语言学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担当,很多著名语言学家积极投身中小学语文教育。上世纪五十年代,吕叔湘先生带领一批语言学者,作为中坚力量参与拟定语文教学大纲、编写教材。教材基本是选文型的,语言学知识以短文形式附在课文或单元之后,合起来则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涉及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学的各个分支。此后教材的编写一直在摸索中前行,语言学知识内容也不断调整,但总体来说数量是不断增加的,并逐渐形成一个由“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构架而成的语文知识体系,语法知识则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1956年教育部发布我国第一个教学语法系统“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1984年又发布其修订版《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这两部教学语法是语法学界集体智慧的结晶,对语法教学和语法知识普及产生了深远影响。

      除了编写教材,语言学家主导的语文教育理论研究,也给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有益指导。朱德熙《作文指导》(1951)、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1962)和《说“工具”》(1963)、吕叔湘《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1963)等,都在语文教育史上写下重要的一笔。

      1978年3月16日,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发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提出后来被称为“吕叔湘之问”的质询,即语文教育费时费力,为什么效果却不能令人满意。21日,叶圣陶先生在“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上作了题为《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的报告(后发表在《中国语文》1978第2期)。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学语文教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同年9月,北京地区中学语文教学问题座谈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召开,叶圣陶、吕叔湘、朱德熙、张志公等教育家、语言学家和部分一线语文教师,就语文教材教法、教学效率等问题进行了集中讨论。此后一系列重要论文论著陆续发表。章熊《我对“语文教学科学化”的几点想法》(1978)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吕叔湘《怎样跟中学生讲语法》(1981)提出中学语法教学关键在于“教什么”和“怎么教”;张志公《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1983)对几十年的语文教学进行了反思,认为忽视语言实际和应用是需要调整之处。此外,吕叔湘《语文常谈》(1980)、《吕叔湘语文论集》(1983)和《吕叔湘论语文教学》(1987)、张志公《语文教学论集》(1981)等论著,都是中学语文教学重要的参考资料。

      朱德熙主持制订的《一九七八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复习大纲语文》(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科)》的前身),影响了几代学子。他发表在《光明日报》(1978年10月10日)的《高考语文试题和中学语文教学》以及关于作文写作和评改的系列文章,在直接引导教学方面贡献突出。

      此外,新中国成立后影响最大的两部语文工具书,即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面世,在促进语文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的前身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简称“中语会”)于1979年成立,吕叔湘当选为第一任会长。“中语会”开展各种学术研讨、教学观摩活动,对语文教育起到积极作用。

      1.2语言学在语文教育中的边缘化及成因

      1.2.1 语言学的边缘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