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致事“对”的句法语义条件及相关解释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恩旭,男,辽宁朝阳人,博士,济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词汇语义学、国际中文教育等,E-mail:wangbush000@126.com(250022)。

原文出处:
汉语学报

内容提要:

介词“对”有引出致事(causer)用法吗?从以往的研究来看,似乎没有。但从实际语料来看,当“对”出现在情感形容词谓语句时,情感形容词的特点决定了“对”引出的不是指向对象或对待对象,而是使役力量。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宾语移位来证明。从语义上看,引出致事的“对”和引出指向或对待对象的“对”有共同点,即都有明确的目标对象。围绕目标对象,“对”在跷跷板效应的作用下发展出了三个义项:对①(引出指向对象)→对②(引出对待对象)→对③(引出致事)。研究表明,使役类词语的词义引申和跷跷板效应密切相关,其中有些效应发生在使役类词语内部,有些发生在使役—非使役词语之间。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23 年 06 期

字号:

      介词“对”有引出致事(causer)的用法吗?从以往的研究看,似乎没有。综合《现代汉语虚词词典》(1998)、《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1999)、《实用现代汉语语法》(2001)、《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三版,2014)、《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2016),“对”有两种用法:一是引出动作的指向对象,相当于“朝、向”;另一种是引出动作的对待对象,相当于“对于”。虽然也有研究归纳了两种以上的用法,比如周芍和邵敬敏(2006)、周文华(2011)、张成进和潘月(2020)归纳为三种,傅雨贤和周小兵等(1997)、李琳莹(1999)归纳为四种,方清明(2017)归纳为六种(包括引出动作的方向、对待对象、关涉对象、受事等),但均未涉及引出致事的用法。

      从实际语料看,“对”除了引出方向或对待对象外,还有引出致事的用法。请看:

      

      例(1)(2)的“对”看似差别不大,都表“主语对介词的宾语(以下简称‘宾语’)怎么样”,其实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句法方面,前者主要带名词性成分,而后者可带名词性成分,如例(2a);也可带事件性成分,如例(2b)、例(2c);或小句成分,如例(2d);语义方面,前者的主语可以影响宾语,而后者主语往往受宾语的影响,如例(2a)表示“我的手艺”令客人满意,例(2b)表示“今天的惨事”让他难过。也就是说,情感反应“满意”“难过”不是主语自主发出的,而是宾语引发的,因此宾语是句子的致事论元。那么,为什么“对”能够引出致事论元,其句法语义条件是什么,该用法和“对”的其他用法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本文将回答这些问题。

      二、“对”引出致事的句法条件

      “对”字句的句法结构是“主+对+宾+谓词”。基于该结构,我们比较了介词“对”的各种用法,发现各用法之间存在以下不同。

      2.1 谓词不同

      谓词决定了“对”字句的句法语义环境,谓词不同,“对”的意义和用法便不同。基于徐枢(1984)、周文华(2011)、李琳莹(1999)等研究,本文根据可替换介词的不同将“对”字句谓词重新分为三类:

      

      除了可替换介词不同外,以上谓词在主语自主性、谓词对“对”宾语句法位置的影响程度、“对”宾语对谓词的影响程度等也有很大的不同。后两个方面留到2.2与3.2部分再谈,这里只谈主语自主性的不同。

      从自主性上看,A类谓词的主语多为自主的,动作行为完全由主体自主发出、不受外界影响,记作[+自主]。B类谓词也是自主的,但自主的背后似乎还隐含着某种使役力量,甚至是使役力量促成主语的行为。以“孩子们对动画片有兴趣”为例,谓词“有兴趣”有两种理解:一是理解为静态的“抱有、怀有、怀着”等,比如“孩子们对动画片怀着很大的兴趣”;二是理解为动态的“变成有、产生”等,比如“孩子们对动画片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袁毓林1992)。做前一种理解时,主语是自主的;做后一种理解时,主语可能是自主的,比如孩子天生喜欢动画片;也可能是部分自主的,比如动画片等外部使役力量影响了孩子,让孩子产生了兴趣。同样,“有意见/有信心/怀疑/惦记/害怕/容忍”等也有自主、部分自主两种理解。为了突出B类谓词隐含外部使役力量的特点,本文将之记作[+部分自主]①。C类谓词往往是非自主的,记作[-自主]。

      C类谓词的非自主性跟情感形容词有关。情感形容词的情感反应是外界引起的(张虹倩、刘斐2011),“主体对其感知经验的发生并无操控能力”(梅广2018:281),情感形容词具有有因性的特点,情感反应总是处于一定的因果链条中。情感形容词隐含着使役用法,其句法框架是“使令动词+人+(感到/觉得+)________”(赵春利2007;俞玮琪2012;孔兰若2013),比如例(2),如果用使役框架表达,则是“我的手艺令客人满意”“今天的惨事让他难过”等。此时介词“对”的宾语出现在句首,充当引发情感反应的使役力量,即致事。由于使役作用是在人的内心世界发生的,除了感知主体外其他人很难感知得到,因此容易被人忽略,误以为它和“对”的其他用法没什么不同。其实情感形容词作谓语时,“对”的真正作用是表致事。从语料调查来看,经常作“对”字句谓语的情感形容词有:惶惑、愕然、哀伤、慌乱、忧愁、高兴、自豪、骄傲、失望、欣慰、惊奇、困惑、亲切、恐惧、羞愧、难过、兴奋、陌生、惭愧、不快、痛心、愤怒、羞耻、温暖、内疚、悲哀、寂寞、荣幸、惊异、沮丧、茫然、难堪、伤心、尴尬、压抑、愤慨、好奇、烦恼、沉重、焦虑、悲伤、恐慌、惊慌、愧疚、惶恐、得意、窘迫、生疏、苦闷、愉悦、痛楚、惬意、心寒、奇怪、轻松、难受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