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简文字的分化特点及其复杂性

作 者:
张峰 

作者简介:
张峰,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重庆 401331)。

原文出处: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内容提要:

文字分化属于历时现象,但是某一共时的文字系统如楚简内部也有分化。楚简文字的分化反映出较为明显的特点与相当的复杂性。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分化的不均一性和有意区分词的语法意义上,分化的不均一性主要包括分化用字不均一性和分化进程不均一性。错综复杂的分化关系,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母字A分化出字B,B又作为母字分化出字C;母字为其承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分别造分化字;母字A分化出字B,B又简省为字C。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23 年 06 期

字号:

      文字分化“是把一个字分化成两个或几个字,使原来由一个字承担的职务,由两个或几个字来分担”,“把用来分担职务的新造字称为分化字,把分化字所从出的字称为母字”。[1]214文字分化是一个历时概念,存在于汉字发展的整个阶段,也存在于某一断代文字系统内部。王蕴智、朱生玉曾对殷商文字中的分化现象做过研究[2-3],也有学者注意到了战国楚简文字的分化现象,如陈伟武、蒋德平、张院利、许万宏、刘宝俊、禤健聪等的论著都曾涉及一些[4-6][7]81-98[8-9]]。其中,蒋德平、张院利对楚简文字分化方式进行了一定的总结[5-6],蒋德平、刘宝俊还提到了楚简文字通过分化字形来区分词的语法意义[5,8]。学者们对楚简文字分化现象有举例研究,也有一定的理论阐释,但不系统,也不深入。虽然蒋德平、刘宝俊提出的楚简文字通过分化字形来区别词的语法意义这一分化特点,很有启发意义,但可惜的是蒋德平并未展开论述,而刘宝俊所举例证又多错误。鉴于此,本文拟系统考察楚简文字分化现象①,归纳其分化特点并对楚简文字分化的复杂性进行讨论。

      二、楚简文字分化的特点

      文字分化贯穿于整个汉字发展史,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同时期可能具有不同的特点。就楚简文字分化的字例来看,分化不均一性与有意区分词的语法意义可能是其两大特点。

      (一)分化不均一性

      截至2022年底发表的楚简主要包括河南新蔡葛陵简、信阳长台关简,湖北江陵天星观简、望山简、九店简和荆门包山简、郭店简,湖南长沙五里牌简以及上博简、清华简、安大简等下葬年代大概在战国中期偏早至战国晚期之间,基本用楚国文字书写的竹简。它们不是一时一地的产物,存在地域与时代的差异。具体来说,体现在地域上,湖北的天星观简、望山简、包山简、郭店简、九店简等属于汉水流域②,河南的新蔡简、信阳简属于淮河流域,湖南的五里牌简等属于长江以南区域。[10]体现在时代上,新蔡简、信阳简的下葬年代要早于望山简、包山简、郭店简等,理论上说,新蔡简、信阳简的书写(或抄写)年代也应早于望山等简。分化不均一性主要指这种由地域性和时代性差异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包括分化用字不均一性和分化进程不均一性。

      第一,分化用字不均一性。

      

      第二,分化进程不均一性。

      分化进程不均一性主要是指楚简不同批次材料当中,有的材料尚未分化,有的已经分化。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早期楚简材料没有分化,晚期楚简材料正在或已经分化;二是早期楚简材料出现分化迹象或已经分化,但晚期的楚简材料并未采用这种分化。显然前者跟时代相关,亦可能有地域因素掺杂其中;而后者似乎只能用地域差异来解释。正像许万宏所说:“在一种文字体系内文字分化的进程不是整齐划一的,分化的进程会因时间、地域的差异而呈现演变不均衡现象。如包山、望山、九店简已经从‘行’开始分化出‘’,而新蔡简表示‘路神’的词只写作‘行’,这说明还没有出现分化。”[7]84

      

      

      

      

      (二)有意区分词的语法意义

      

      

      

      

      

      三、楚简文字分化的复杂性

      文字的分化一般是母字A分化出字B,B承担母字多个义项中的一项,但也会存在三种较复杂的情况:一是母字A分化出字B,B又作为母字分化出字C,如甲骨文中的“正”在西周中期以后分化出“使正”义的“政”,“政”又分化出“整治”义的“整”[31;二是母字A分化出几个分化字,这几个分化字分别承担母字几个义项之中的一项,如裘锡圭曾举母字“牟”在后代分别分化出“麰”“眸”“侔”“恈”[1]221;三是第一、二种分化的综合。借用词义引申的方式分为连锁式引申、放射式引申、综合式引申[30]72,可以将这三种分化称之为连锁式分化、放射式分化、综合式分化。它们在历时文字系统中表现明显,张希峰有过论述[31],但在某一断代文字如楚简中表现不强。楚简中存在前两种较复杂的分化关系,下面试着论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