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重言词隔章双声现象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赵团员,大连理工大学中文系(辽宁 大连 116024)。

原文出处: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内容提要:

《诗经》相邻章节对应的句末重言词,存在双声、准双声以及非双声三种情况,其中双声或准双声所占的比例达到57.5%,可证《诗经》中存在隔章双声或准双声的语音技巧。《诗经》中重言词双声现象还包括间章双声、“有字式”等隔章双声、隔句双声、与AABB式相关的双声等情况,它们与隔章双声现象有密切联系。在这些情况下,双声或准双声的重言词所修饰的对象一般相同,语义往往相近,其中有些近义词毛传采用“AA犹BB也”的形式训释,有的用不同的词训释。通过调查《尔雅·释训》,可发现当时近义重言词不少双声或准双声,在这样的语言基础上,从句内到不同句子间以至相邻章节,形成了相应的语音技巧。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23 年 05 期

字号:

      《诗经》中对应重言词有隔章双声的现象,钱大昕最早指出这一点。他指出:“至诗三百篇兴,而斯秘①大启……‘啴啴哼哼’‘禺禺印印’,叠字而成双声;‘与与’‘翼翼’,隔句而成双声;‘居居’‘究究’,隔章而成双声……四声昉于六朝,不可言古人不知叠韵;字母出于唐季,不可言古人不识双声。”②“居居”“究究”例见《唐风·羔裘》,该诗共两章,每章第二句分别为“自我人居居”“自我人究究”。两章叠咏,“居居”“究究”都在韵脚字位置,两者所处的句子只有重言词有差别,其他都完全相同。这是重言词隔章双声的典型例证。郭绍虞《中国诗歌中之双声叠韵》把这类现象归到“隔章连用例”中的“双声例”,该文所举三例都是对应重言词双声,除《唐风·羔裘》外,还有《齐风·甫田》《郑风·清人》例③,这两例的详细讨论见后文。另外,前两种“叠字双声”“隔句双声”内在机制与隔章双声类似,我们后文也有讨论。

      叠咏章节中对应重言词双声很常见,但有时同等情况下重言词不是双声,如《周南·螽斯》各章第二句“诜诜兮”“薨薨兮”“揖揖兮”,对应的重言词并无双声关系。可见重言词隔章双声并非格律,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几率比较大的语音技巧。“技巧”与“格律”是相对而言的,王力先生对于两者的区别,有很好的界定:“我觉得有必要把技巧和格律区别开来。诗人可以在语言形式上,特别是在声音配合上运用种种技巧,而不必告诉读者他已经用了这种技巧,更不必作为一种格律来提倡。”④黄侃《声韵略说·论据诗经以考音之正变》指出:“就对字以考声类相通之常者,举例如次……‘鸡鸣喈喈’‘鸣胶胶’,喈、胶双声,古皆在见母。”⑤这里他把《郑风·风雨》的隔章双声看作“对字”的一种,以之求古声母。并指出:“就《诗》文求声,较之求韵,其用尤大。”孙玉文在《上古汉语特殊谐声中声母出现特殊变化的大致时代的一些例证》中进一步使用这种技巧否定错误的复辅音构拟。他指出,《郑风·风雨》第一章“风雨凄凄,鸡鸣喈喈”,第二章“风雨潇潇,鸡鸣胶胶”,两章对应重言词有密切的语音联系,“这里‘凄凄、潇潇’都是齿头音;‘喈喈、胶胶’都是见母,都是模拟鸡叫声。所以毛传说:‘胶胶,犹喈喈。’”⑥此处前者声母相近;后者不但声母相同,而且语义相近,毛传采用了“BB犹AA”的形式训释。郑妞《上古文献中的语音技巧及其应用》中对前人关于《诗经》语音技巧的研究有很全面的综述,并专门探讨了《诗》中的语音技巧及其对古音研究的启发,证明了双声语音技巧在《诗》中的存在,很有说服力。⑦程悦《〈诗经〉句中韵的性质与类型》⑧专题讨论了《诗经》单句中叠韵的语音技巧,把“句中叠韵”看作对偶的修辞在语音上的表现,对该技巧出现的环境有很好的界定。这些研究为我们专题探讨重言词隔章双声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重言词隔章双声与换章换韵的规律有密切关系。除了少数例外,《诗经》中“换章绝大多数换韵”,特别是在叠咏的情况下几无例外。⑨叠咏时不同章节之间对应的字要构成语音联系的话,最常见的是同音同字;而对应的韵脚字一般不能同音,也不能叠韵,理论上很可能用双声的形式构成语音联系。本文全面考察《诗经》隔章对应重言词的语音关系,首先证明《诗经》重言词隔章双声现象为语音技巧,并指出这种语音技巧出现的限制条件,并联系间章双声现象,“有字式”等与重言词相当的格式的双声,以及隔句双声,与AABB式相关的双声(包含“叠字双声”)等现象进一步证明这一点。最后联系重言词的音义关系,去探究这种技巧形成的深层原因。

      一、重言词隔章双声现象为语音技巧

      本节我们全面调查《诗经》中邻章对应重言词的语音关系。只有对应句子除了重言词外其他用字完全相同时,才出现隔章双声的技巧;最后简单讨论对应句子除重言词外其他成分不同的情况。诗篇章节及句数我们以毛传为基础,重言词的中古读音主要参考《广韵》和《经典释文》(简称《释文》),两者不一致时,考虑到《释文》首音照顾到了音义配合关系,应该更能反映《诗经》读音的原貌,原则上取《释文》读音,个别情况下取《广韵》音,以此为基础上推上古音。目前诸家上古汉语语音系统不同,郭锡良《汉字古音表稿》(简称《表稿》)⑩是“迄今以图表的方法描写上古汉语声韵调系统最全面、细致的著作”(11),我们的古音构拟以《表稿》音系为基础,根据《表稿·例言》,上古汉语共32个声母,分为6大类,分别是喉音(包括“见、溪、群、疑、影、晓、匣”七个声母)、舌头音(包括“端、透、余、定、泥、来”六个声母)、舌上音(包括“章、昌、船、书、禅、日”六个声母)、齿头音(包括“精、清、从、心、邪”五个声母)、正齿音(包括“庄、初、崇、山”四个声母)和唇音(包括“帮、滂、並、明”四个声母)。对应重言词的语音关系可以分为三种:双声、准双声和非双声。双声,是指上古汉语中声母相同。准双声,是指上古汉语中声母属于同一大类;或者舌头与舌上音,齿头音与正齿音对应的发音方式相同的声母,如端母与章母,精母与庄母;或者某字另有异读,如果采用异读则双声的。(12)不属于双声或准双声的为非双声。

      王力《诗经韵读》(简称《韵读》)(13)为每个韵脚字注音,这也是确定韵脚字及其读音的重要参考。《表稿》的古音系统继承了王力《汉语史稿》而有所发展,与《韵读》拟音不完全一致但有对应关系。《韵读》和《表稿》依据的中古音主要是《广韵》注音,我们据《释文》推出的上古拟音与之不一致时,将在注释中加以说明。下文我们列表把重言词隔章对应的诗句都列举出来,按语音关系分为这三类。通过三者的数量比例,我们可以初步证明《诗经》中存在重言词隔章双声的语音技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