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图景理论在语篇研究中的运用

作 者:

作者简介:
卢英顺,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 200433)。

原文出处:
当代修辞学

内容提要:

本文尝试运用认知图景理论探索语篇中话题衔接和小句之间的语义连贯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认知要素的激活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一个相对完整的语篇需要同时满足话题上的衔接和小句之间语义上的连贯。最后,讨论本研究对写作教学的实践价值。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23 年 05 期

字号:

      认知图景理论自提出以后(卢英顺2005,2017,2021),主要用来研究小句(包括单句和复句中的分句)(邢福义1996:15)层次上(主要是前者)的语义成分及句法成分的特点问题,如卢英顺(2007,2019)、杨旭(2018)、张宝(2021);其次是语汇方面的复合词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词义演变方面的问题,如卢英顺(2006,2012)。那么,认知图景理论能否用来分析语篇上的一些现象呢?本文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在语篇研究领域,学界关注较多的是话题衔接问题。本文从话题衔接说起,再论述为学界所忽略的小句之间的连贯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流水句或句群问题。

      二、认知要素的激活和话题衔接

      2.1 话题衔接方式

      从语篇的角度来看,前句与后句之所以能连贯,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前后句在话题上具有某种相关性。吴中伟(2004:122)曾经指出:“绝大多数语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构成的。在语篇中,小句和小句,句子和句子,句群和句群,都必须有连贯性。语义的相关性是连贯的基础。”本文所说的“话题衔接”只是这种相关性的一个方面。所谓话题衔接是指后续小句的话题与前面小句的某一句法成分存在语义上的关联。虽然这种关联大多数情况下是与其前面小句的话题相关,但并不限于此。例如:

      

      上述例子中括号处表示省略了话题,即下文所说的零形回指。例(1)中后续句的话题(画线部分)与其前面小句的话题“辛楣跟鸿渐”关联。例(2)后续小句的话题(零形式)与其前面小句的宾语“这些东西”关联。例(3)和例(4)中的后续小句话题“他”分别与其前面小句中的定语“父亲”“程铁军”相关联。

      无论后续句的话题与前面小句哪个句法成分相关,这种相关性在回指(anaphora)方面的体现大体是一致的。回指的形式大体上有三种:零形回指(zero anaphora)①、代词回指(pronominal anaphora)和名词性回指(nominal anaphora)(陈平1987;屈承熹2006:218;徐赳赳2010:333)②。例如:

      

      例(5)中首句的话题是“老父亲”,后续句的话题或为零形式(用括号表示,零形回指),或为代词“他”(代词回指),但它们都是承接“老父亲”这一话题的,“老父亲”是先行语。例(6)中的“明楼”是专有名词,该话题是承接前句“高明楼”的。当然,名词回指中的名词不限于专有名词,例如:

      

      例(7)中的话题“里面”是承接前面小句中“塑料袋”的。例(8)中的话题“秀丽的脸庞”和“热烈的目光”都是承接前面小句话题“亚萍”的。这两例中后续小句的话题与其前面小句话题都没有直接的同指关系,那么是什么因素让这些话题衔接起来的呢?这是本节要讨论的重点。

      2.2 话题衔接与认知要素的激活

      本文以为,类似上面例(7)和例(8)的现象可以通过认知图景理论来解释。卢英顺(2017:19)认为,一定的词语可以激活相应的认知图景,认知图景可以分为静态认知图景和动态认知图景,“无论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认知图景,它都能激活一定的与之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称为认知要素”。比如“会议”这个词可以激活“开会-认知图景”,这一认知图景可以激活会议的内容、会议的开始时间、会议的持续时间、会议的地点以及参加会议的人等认知要素。语篇中一些看似没有同指关系的词语甚至毫不相关的词语在充当小句话题的时候,它们之所以具有衔接关系,就是因为后续小句的话题是前面小句的某一成分(不限于话题成分)所激活的认知要素。比如,上述例(7)中的“塑料袋”,它可以激活“容器-认知图景”,而“容器-认知图景”最容易激活的是容器是装什么东西的(卢英顺2012),这就自然让人想到其“里面”,其后续小句“里面装着饮料,玻璃瓶的啤酒……”正好可以说明这一点。例(8)中的“亚萍”可以激活一个“人-认知图景”,该认知图景可以激活头、手和脚等;头又可以进一步激活脸庞、眼睛、嘴、耳朵等。这样,“秀丽的脸庞”和“热烈的目光(与眼睛有关,转喻)”自然就和其前面小句的话题“亚萍”有了关联。再看看下面的例子:

      

      例(9)中,前面小句的话题是“卖票的桌子”,其中的“卖票”可以激活一个“卖票-认知图景”,这一认知图景自然可以激活卖票的人这一认知要素,这样后续小句中的话题“售票员”与前面的小句就产生了关联。例(10)中的“银杏树”可以激活“树/银杏树-认知图景”,“树-认知图景”可以激活树干、树枝、树叶、树的种类这些认知要素,因而其后续句的话题“叶子、枝头”就得以与前面的小句衔接。类似地,例(11)中的“电影院”可以激活放电影-认知图景,进而可以激活影片的内容、电影票的价格等要素。“片子虽然老一点”正是就影片的内容而言的,小句之间的关联性就不言而喻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