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教育演进逻辑与未来趋势

作 者:

作者简介:
岳伟,男,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文娟,女,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 武汉 430079)。

原文出处:
比较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促进解决多重全球性危机的关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力推动下,可持续发展教育历经了“为了保护环境的教育”“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为了构建公平且可持续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和“为了实现人与地球共生共存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四个阶段,呈现出从促进环境保护到实现生态、社会与经济正义,从普及可持续发展教育到重构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系,从实现所有人的可持续发展转向人与地球的关怀共生三重特征。未来,可持续发展教育将迈向教育核心,坚持对地球未来负责的长期愿景,以技术革新为契机促进自身结构性变革,并依托多中心主体行动模式常态化实现在地化。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23 年 07 期

字号:

       教育是变革当前不可持续发展方式、重塑人与地球关系以及促进解决多重全球性危机的重要举措。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上呼吁要重塑教育使命,破解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困境。联合国《2022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Report 2022)指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岌岌可危,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正处于极度危险之中。[1]在此危急时刻,立足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演进逻辑,总结其发展特征与经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已有研究多关注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报告本身进行解读,例如报告发布的时代背景、主要目标以及实施策略等。本文拟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系列重要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报告为线索,在梳理和把握可持续发展教育历史脉络的基础上,剖析并总结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演进特征,结合时代要义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多重危机下的教育探索: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演进逻辑

       “二战”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动下,可持续发展教育由早期以解决环境问题为旨归的环境教育,逐步迈向强调人与万物和衷共济、共同繁荣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教育。依据不同时期的主要背景与价值意蕴,大致可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演进历程划分为“为了保护环境的教育”“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为了构建公平且可持续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和“为了实现人与地球共生共存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承继与超越。

       (一)全球环境污染加剧:为了保护环境的教育

       工业革命在帮助发达国家快速完成自身财富与资本积累的同时,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为增强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知识与技能,促进解决不断加剧的全球性环境污染难题,国际社会开始推进以保护环境为宗旨的教育,即环境教育,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全球环境污染问题的扩大与深化推动了环境教育的萌芽。20世纪30年代以来,比利时、美国、英国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暴发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敲响了人们保护环境的警钟。1948年,威尔士自然保护协会(Nature Conservancy in Wales)时任主席托马斯·普瑞查德(Thomas Prichard)在巴黎会议上提出“环境教育”一词[2],呼吁通过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1962年,美国水生动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书的出版唤醒了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引起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各地先后建立一系列环境保护组织,促进了现代环保主义运动的产生与发展。环保主义运动推动了知识和文化领域的变革,环境教育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第二,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国际环境教育时代的正式开启。1972年,联合国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并发布《斯德哥尔摩宣言》(Stockholm Declaration)。联合国指出:正是“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漠视与对环境知识的无知导致了人类经济的盲目发展”,要“对年轻一代进行环境问题教育”[3]。《斯德哥尔摩宣言》旨在通过教育,提高人们保护与改善环境的知识与能力。这种环境教育超越了以往户外教育、保护教育以及户外研究等仅将自然环境作为学习与研究对象的狭义理解,是一种“全新的环境教育”。它既强调要开展“关于环境的教育”,还注重“为了环境的教育”以及“在环境中的教育”。因此,这种“全新的环境教育”具有广泛的现实基础,兼具跨学科性、终身性等特征。[4]

       第三,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代表的国际机构为确保环境教育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一方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通过举办系列环境教育会议,推动环境教育国际共识的形成,助力环境教育国际协作平台的建设。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 Enviroment Programme)协同举办了首届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66个联合国成员国参会。[5]此次会议阐明了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方向、关键内容以及核心原则等要素,有力地推动了多国环境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另一方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通过开发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合作项目,打造环境教育范本,促进环境教育的规范化发展。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人与生物圈计划”(Man and the Biosphere Programme),促进了全球自然环境研究的进程。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发起“国际环境教育计划”(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gram,IEEP),为各国建设全面系统的环境教育体系提供了指导与参考。

       (二)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三元悖论: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

       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强化了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然而,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累积、局部地区冲突不断和新自由主义理念盛行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下,虽然许多国家制定了环境保护的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仍将经济增长置于首位。软化、弱化,甚至忽略环境保护的应然地位,导致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三元悖论。为均衡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重构三者间的和谐关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环境教育。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环境与发展教育”(enviroment and development education),标志着环境教育开始向可持续发展教育过渡,适应可持续发展逐步成为环境教育的宗旨,集中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