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教育强国的形成与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高书国,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聘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研究员(北京 100084)。

原文出处:
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教育强国是教育综合实力、培养能力、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具有突出地位和强大影响的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是世界教育强国,各自发展历程不同而又殊途同归。因其文化同根、价值同源,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相近性;因其历史背景、国家利益不同,表现出差异性、多样性和竞争性。以历史脉络为线索,结合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及各国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和关键事件,从教育强国形成的核心要素、实践路径、演进机制和典型经验四个维度,从前期酝酿、集聚能量、创新成长、实现超越四个阶段,对教育强国形成演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典型经验、战略优势和风险应对进行深度研究分析,探寻揭示教育强国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学理逻辑和未来逻辑,以期更加准确科学地把握教育强国形成演进的规律特点和追求卓越的未来向路,为加快建成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强国提供经验与模式借鉴。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23 年 07 期

字号:

       教育强国是教育综合实力、培养能力、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具有突出地位和强大影响的国家。世界教育强国具有世界级教育发展水平和能力,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担当重要角色,在世界教育发展中发挥先导和引领作用。教育强国成长是一个复杂、非线性、成败与起伏交错的演进过程,有其内在政治逻辑、经济逻辑、文化逻辑和教育逻辑。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教育强国,因其文化同源、价值同向、制度同质,形成经历、演进发展和典型特征方面具有许多相同性或相近性;又因其资源禀赋、教育历史、各自利益和领导能力各不相同,又呈现出差异性、多样性和竞争性,对其进行科学分析,既有深刻的理论价值,更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殊途同归:世界教育强国的多种实践路径

       教育强国是一个历史性比较概念。世界强国包括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资本主义诞生以及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特别是产业变革、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浪潮等重要历史变革,都对国家生命周期的演进产生历史性的重要影响。从18世纪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到21世纪知识经济发展,跨越数百年,先后产生了以英、法、德、美为代表的世界教育强国,既推进了其自身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也探索出多种教育现代化的国家道路。教育强国发展的历史进程曲折艰辛又富有挑战性。总体而言,英、法、德、美四个发达国家的教育强国建设可以划分为“前期酝酿、集聚能量、创新成长、实现超越”四个阶段。

       (一)英国:工业革命催生教育强国

       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也是第一个国家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探索者和先行者。1649年,英国国会通过法案,在威尔士设立免费学校。与早期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相伴,历经长期曲折探索,英国于18世纪60年代,创办了星期日学校(Sunday School)和导生制,逐步建立了适应工业化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初等教育体系。英国政府借鉴吸收法国教育家拉伯雷(Rabelais,F.)、蒙田(Montaigne,M.D.)以及英国教育家埃利奥特(Elliott,G.)、培根(Bacon,F.)、夸美纽斯(Komensky,J.A.)、弥尔顿(Milton,J.)和佩蒂(Pettie,J.)的教育思想主张,在全国创办称之为“学园”的新型学校。

       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为欧洲发展注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量,英国工业体系和城镇体系迅速成长。1700年,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以下简称GDP)是荷兰的2倍,到1820年,则相当于后者的7倍。[1]1860年,英国制造业占世界总额的近20%,航运量占世界40%以上。从更长的历史周期分析,1600-1947年,英国总人口增长8.0倍,经济总量增长51倍,人均GDP增长5.5倍,成为世界主要经济强国。

       1833年,英国国会通过《教育补助金法案(Education Grant Act)》,在英国开启了国家间接干预教育的先河。1870年,英国6-10岁的入学率只有40%。《1870年初等教育法(1870 Elementary Education Act)》旨在建立公立的初等教育制度。1871年,英国政府实施了初等学校强迫入学制度。1880年,实行5-10岁阶段的义务教育;1893年,延长至11岁,1899年,延长至12岁。1891年,英国全境完全实行免费初等教育,其中公立学校在校生人数占54%。1902年,英国《教育法(Education Act)》颁布,公立中学制度在英国全面建立,与法国和普鲁士两国相比,晚了将近100年。

       在英国教育发展历史上,《1944年教育法(The Education Law of 1944)》被称为其教育制度改革进程中,极其重要的教育法令和最完整的教育法律框架,义务教育年限从原先的9年(5-14岁)延长为10年(5-15岁),有条件的地方实施11年(5-16岁)义务教育,英国成为世界义务教育年限最长的国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富足的经济促进了教育公平和教育发展,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和劳动技能大幅提升,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强国、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

       英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悠久。中世纪到工业革命前的“古典大学时期”,涌现了英语世界中以牛津大学(1168年)、剑桥大学(1209年)和爱丁堡大学(1583年)为代表的最古老大学。19世纪60年代的“红砖大学时期”(Red Buik University Period),建立了以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利物浦大学为代表的一批技术大学;20世纪60年代的“平板玻璃大学时期”(Flat Plate Glass University Period),创办了约克大学、萨里大学、巴斯大学等一批新型大学,[2]形成了制度完备且质量领先的高等教育体系,为教育强国地位提供有力支撑。

       英国高等教育长期坚持精英教育的发展策略,普及水平过低严重制约和影响着英国教育强国地位的巩固和作用的发挥。1963年,《罗宾斯报告(Robbins Report)》的发表,成为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分水岭,该报告也成为英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重要里程碑。但是,由于70年代初期“石油危机”,经济社会发展延缓,英国高等教育规模与入学率长期处于徘徊阶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