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专业面向航空制造业“管工结合”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索  

作 者:

作者简介:
叶忠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授;李晓东,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授。

原文出处:
会计论坛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23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长期以来,审计学科被认为是从会计学科中派生出来的,是会计学科的分支学科,会计学科如影随形般统驭着审计学科,审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深深受到会计学科建设的影响。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少数财经类高校开设审计学专业伊始,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基本沿袭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采用与会计学专业同样的理论课程和同样的教学实践环节,只是到了毕业前一年才开始分流培养必要的审计知识和技能。然而,这种绝大多数高校仍然在套用而从未被诟病的同质化培养模式,这么多年来为我国审计行业输送了大批的专业人才,有力地支持着审计事业的蓬勃发展。根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公布的2016年478个本科专业排名信息,审计学专业的开设高校共93所,居于各专业开设高校数量排名的第123名;2019年开设审计学专业的本科高校迅猛增加至192所,体现出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办学中立于不败之地,探索开发特色培养模式成为各个高校审计学专业得以立身的重要渠道。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以下简称“郑州航院”)的审计学专业始设于1986年,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于2010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全国仅南京审计大学和郑州航院的审计学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3年获会计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开始培养审计学方向研究生,2021年获批审计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立项。郑州航院审计学专业经过长期的建设积累,呈现相对鲜明的“航空为本,管工结合”培养特色,形成面向航空制造业的“审计+机械工程+数智工程+航空工程”培养模式,迄今为止已向社会各界输送3000多名优秀本科毕业生,成为中国航空工业系统和河南省地方审计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二、面向航空制造业的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管工结合”的可行性

      (一)我国航空制造业审计人才需求分析

      我国的航空制造企业主要包括国有的航空制造企业和民营的航空制造企业,其中国有航空制造企业是指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及其下属的各成员公司或成员单位。其中,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设立有100多家成员单位(其中的部分成员单位属于集团公司性质,它们之下还设立有二级、三级甚至四级、五级的独立法人公司,这些三级及以下的公司数量未统计在100多家成员单位的范围内)、24家上市公司①;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有27家直属企事业单位(这些直属单位的性质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成员单位的性质一样,单位数量的统计口径也一样),拥有3家主板上市公司②;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有10个成员单位(或集团公司)、3个境外办事处和3个参股子公司③。仅上述三大航空制造商的公司数量就超过170家,如果加上它们下属的三级及以下各层级的独立法人公司,数量超过300家。我国航空工业领域的制造企业规模相对较大,平均每个成员单位配备的内部审计人员均在5人以上,有的甚至多达10人,加上各成员单位下属独立法人子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三大航空制造商内部审计人员目前总数接近1000人④。由于它们每年约有10%的内部审计人员因为工作变动、退休等原因退出内部审计工作岗位,以及按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不断稳定并扩大内部审计队伍的要求,三大航空制造商每年需要从高校或社会上招聘吸收、补充不少于150人的内部审计人员,这项人才需求数量远远高于目前郑州航院审计学专业每届80名左右学生的培养规模,说明三大航空制造商具备接收郑州航院审计学专业全部毕业生的能力。因此,郑州航院定位于面向航空制造业培养审计人才在培养规模、就业市场上是完全匹配和可行的。

      (二)郑州航院历史渊源与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定位的关系分析

      从历史上看,郑州航院在1999年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之前隶属于航空工业部,审计学专业的招生和就业均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统一计划安排,每届绝大多数(超过80%)的本科毕业生直接输送到航空工业领域,成为我国航空工业内部审计人员最重要的人才来源,当然每届也有少量毕业生流向学校所在地审计机关或其他地区与行业。随着1999年郑州航院划归河南省管理,从2003届(1999年入学的学生)开始,直接进入三大航空制造商的审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数量逐渐减少。为了传承、延续这份历史渊源关系,郑州航院紧扣“航空为本”特色,仍然将三大航空制造商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服务对象,每届审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进入三大航空制造商的人数和比例目前正在逐步提升。根据2021年郑州航院审计学专业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统计数据,三大航空制造商集团总部的审计负责人和多数业务骨干人员均毕业于该校,超过30%下属成员(直属)单位的总审计师、审计部门负责人毕业于该校,它仍然保有在航空制造审计领域的优势地位。因此,从历史渊源和积淀来看,郑州航院选择以面向三大航空制造商为主培养“管工结合”审计学专业人才是可行的。

      除此之外,在我国当前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政策背景下,通用航空运营、航空基础设施、航空文化科普、航空产业园区以及无人机研发制造等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例如,仅“十三五”期间,各级地方政府在2020年前建设的通用机场就达到1400多个(于一,2020),机场的资金、财务、运营、控制和风险活动无疑需要加强审计监管,这为面向航空的审计学专业人才就业拓展了新的空间。

      三、面向航空制造业的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管工结合”的特色内涵

      顾名思义,“管工结合”就是培养的管理人才需要兼备相应工程知识与技能。面向航空制造业的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管工结合”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管理学科和工程技术类学科相互交叉的知识重组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黄嘉涛和张德鹏,2014),实现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促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航空制造业企业的审计工作要求。郑州航院审计学专业“管工结合”特色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是“审计+机械工程+数智工程+航空工程”,其特色内涵如下。

      (一)“管”即“经济与管理”,体现为以培养充实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

      从学科专业的分类来看,审计学专业(代码120207)归入“管理学”门类的“工商管理”专业大类,而教育部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范了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其中,管理知识与技能是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郑州航院审计学专业在培养方案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构筑以“管理”为核心的专业知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