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产业发展绩效审计问题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董玉莲,沈阳师范大学

原文出处:
审计与理财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23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现代审计正由财务审计转向绩效审计,从查错防弊扩展到效率和效果的审查,旨在保障绩效指标的落实到位。考察绩效审计的三个维度,有效性是首要的,经济性和效率性是实现有效性的先决条件,因此也成为绩效审计的重点内容,包括信息是否真实,相关的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资源取得、配置和使用是否合理,以及评价、报告和监督特定业务或项目管理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管理效益的综合提升,绩效审计可以在这些效益提升中发挥保障作用。由于产业振兴的重要位置,产业发展审计必然成为重中之重,发挥审计监督与服务职能,有利于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和项目推进,而绩效审计聚焦于产业规划实施、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构建以及特色产业园区项目建设等关键环节的监督,将更能揭示乡村产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促进产业融合、产业布局和拓展产业空间,从而更好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当然,乡村产业审计也须转变传统审计思维,创新审计管理模式,在工作统筹上始终将绩效放在首位,增强绩效管理的揭示和监督的审计功能。

      一、乡村产业发展绩效审计的职能定位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使乡村产业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但也存在结构不合理、价值链不高、要素动力不足等问题。新形势下以政策衔接、制度衔接、项目衔接为统揽,建立乡村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并揭示和消除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这些都离不开绩效审计工作的支持。

      1.绩效审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激发乡村产业发展动力

      乡村产业发展离不开各类经营主体的参与,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只有完善各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才能激发出这种动力。要以经济利益为纽带,明确规范各方权利和义务,通过制度设计和模式设定处理好各经营主体的利益关系,铸造利益共同体,通过制度设计和模式设定来完善这一机制。审计职能的发挥,是制度设计的一环,将绩效审计理念贯穿审计工作中,有步骤、有重点和分领域的开展绩效审计,有助于明确利益分配关系。如通过持续强化对预算管理的审计监督,建立全面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能够明确权责关系;通过项目绩效管理的全流程分析,揭示产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摆正各方利益关系,共同构建起富有激励的利益联结机制。

      2.绩效审计深层面的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服务产业决策

      乡村产业发展中,有大量的项目投资与建设,涉及许多建设资金、生产资金的安排使用,如果存在制度缺失和监督不到位,就容易产生腐败。绩效审计强调绩效评价制度建立,从行业、区域、产业结构等多维度的开展绩效审计,包括审计计划制定、审计目标确立、审计内容选择和审计方法使用等,重点审查各部门绩效管理是否真正服务于乡村产业发展。特别是开展事前、事中的审计和跟踪审计,有助于强化部门绩效管理的功能,达到警示、防弊的作用,保证产业发展更具有竞争力和效益性。从规避问题认识,绩效审计立足于乡村产业发展的特点、要求,着眼于问题背后的制度性漏洞,发挥绩效审计分析问题的功能,既能分析深层次原因,又能针对原因提出解决问题渠道,为科学决策服务。绩效审计不在是停留于查找问题,而是通过查找问题推进整改,从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的制度建设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环境。

      3.绩效审计综合性的监督功能,全面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传统审计是一种合规性审计,只对违规违纪问题做出判断和处理,因为仅从某个方面和某个环节做出判断,往往导致结论不准确。绩效审计不同于合规性审计,而是在系统性和整体性上更加突出绩效管理的综合监督,更加侧重对经济活动审计评价的深度和广度,更加注重过程和结果的审计全覆盖。围绕单位绩效状况,通过融合式、嵌入式审计拓展审计覆盖面,包括绩效指标的制定是否合理,绩效考核是否公平、透明,责任履行是否到位,着力推进各项工作整合和提升绩效管理水平。

      对乡村产业的绩效审计,覆盖产业发展的各个层面。在产业发展目标制定环节,通过对既定目标达成情况的审计,分析目标制定过程是否存在缺陷,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目标制定机制。在产业发展效益评价环节,把从审计做出的绩效评价与其自有的绩效评价进行比较,分析产业发展效益最终是否达到绩效标准,逐步建立起统一、规范的产业效益评价体系,并通过审计整改切实解决乡村产业发展遇到的种种问题。具体说来,一是能够确保乡村产业发展的政策落实到位,有力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的扎实推进。二是能够确保项目顺利开展,督促项目有效执行,特别是跟踪审计,可以全流程监督项目实施,动态掌握项目建设进展,科学调整项目方案,及时纠正项目执行偏差,促进提升项目绩效。三是在资金绩效审计中,以审查相关账务、审批程序和专项资金使用是否合规为导向,覆盖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确保资金使用高效,推进乡村产业发展。

      4.绩效审计引导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支撑乡村产业发展

      乡村产业发展的支撑点在于资源要素汇聚,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和产业融合,以便形成乡村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审计工作成效就是通过营造一个良序的产业发展环境,吸引更多资源要素向乡村聚集,保障这些资源要素在配置和使用上实现更高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审计评价在揭示产业发展中的投资和项目所存在的问题时,对审计调查中取得的证据资料进行深加工,用绩效审计方法去审核产业发展,重点在于资源要素流向的适当性、相关性、可行性的审计,有利于掌握资金、人才、信息、土地等资源要素的规模、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其统筹使用的情况,达到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能够在推进绩效管理及考核情况的基础上,完善各项产业发展的服务制度建设。

      二、乡村产业发展绩效审计应关注的重点审计内容

      1.围绕乡村产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建立于完备的制度架构与政策体系之上,乡村产业发展政策反映出乡村振兴的制度性供给问题,是乡村产业兴旺发达的有力保证,在引导要素优化配置、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及培育创新主体方面,都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支持,其中如何落实好政策则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绩效审计在促进政策评估、政策落实方面有效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预警、评价、问责、纠偏等监督职能,积极介入政策落实的全过程和紧紧抓住影响全局的突出点,破除政策“中梗阻”,促进各项乡村产业政策及时发挥效应。首要的是检查各地区、各部门的规划、方案、部署是否按照上级政策的要求进行,并考查这些方案和行动计划是否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其次是审查这些规划、方案的实施情况,是否在按照乡村产业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并以检查落实任务的主体责任为导向,着力反映阻碍乡村产业政策落实的体制性、制度性的障碍,真正把发展目标、规划、重点任务与具体产业项目实施相结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