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词义观念考与“2+1”三重证据法 上古君侯自称“寡人”,有解为“谦称”者,有解为“尊称”者;然而“寡”字之解何据?其所据之理又有何据?聚讼纷纭,迄无一是。今在王国维“二重证据法”基础之上提出三重证据法,从地下、地上及古人词义观念上证明“寡人”不是谦称,而是“独一无匹”的君侯尊称。基于此,文章进而提出:词义考证不仅限于语音、字形及注释家的成训,而且还要从古人的观念上来考察、研究和验证词义的来源、引申及使用,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不同(或各种类型的)的义轨(语义关联的轨道),然后针对同一义轨上的不同形式进行“同律互证”,从而为语义系统找到“二义”同源或同根的理必原理、材料和根据,为理论训诂学和文献考据法,辟出一条新的途径。 《中国语文》,2022.5.617~631 汉字阐释的传承与创新 以《说文》为代表的传统汉字阐释兴盛一千多年,随着新材料的出现和新理论的输入,汉字研究的学科分化,汉字阐释由于社会需求不足与未能学科化等原因逐渐衰微。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阐释的社会需求、学术条件、研究队伍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传承优秀传统,探索新的汉字阐释范式,逐渐学科化,建立起汉字阐释学成为可能。文章分析汉字阐释衰微的原因与复兴的可能,探讨汉字阐释的学理和内容,确立研究的原则,对汉字阐释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文章认为汉字阐释是综合运用古文字学、理论文字学、语言学、文献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多学科知识对汉字构形、演变、关系、所蕴含的文化及各种功能等进行详细描写和充分解释的学术研究,属于多学科交叉的基础理论研究。 《汉字汉语研究》,2022.3.3~16 外部因素影响的“滞后效应” ——方言引力模型计量研究 文章介绍了引力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国际上较为前沿的个案研究,并首次在汉语方言上验证引力模型的解释力。本文通过宜兴方言地理的大量数据,证明了以下观点:1)引力模型在解释语言地理变异上表现出色;2)杰卡德加权距离的算法比莱氏距离更优;3)以步行时间为地理距离的引力模型优于行车时间的模型,步行时间的解释力要高于行车时间;4)语言系统和作用于它的地理因素之间存在一种明显的“滞后效应”。 《当代语言学》,2022.6.933~946 法庭重述话语的意义重构策略 法庭重述话语是法庭互动参与者根据上一个话轮或者基于前面的会话序列的全部或部分意义作出的选择性重新表述,是法庭机构话语中运用比较频繁的一种话语现象和会话策略。法庭重述话语行为由前导行为、核心行为和后续行为构成——前导行为引发核心行为,后续行为强化重述效果,这些结构要素确保了重述行为的有序实施。基于互动双方的叙述立场,法庭重述话语可进一步分为自我立场中的法庭自我重述和他者立场中的法庭他者重述。受机构性特征的影响,法庭重述话语不是简单的话语重复,而是有目的地改变话语意义,其采用的策略主要有对命题信息结构的增添、删减、重组、推衍、归纳要旨和预设结论等。有效的法庭重述话语可以调控法庭话语互动的进程,重新配置法庭话语资源,重构话语意义和法律叙事,有助于推进法庭互动话语的有序化、规范化、公平化。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12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