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语言的角度看,量词系统和数标记在世界语言中通常呈互补分布。根据“SGS原则”(Sanches-Greenberg-Slobin Generalization),两者之间是一种互补关系,因此一个语言或有量词系统,或有数标记系统(Greenberg 1972)。据此,人类语言可以分为“量词型语言”(classifier language)和“数标记型语言”(number-marking language)等不同类型。汉语普通话就是典型量词型语言,而英语为数标记型语言,这两个语言基本符合SGS原则,如(1-2)。
但是,甘青汉语似乎可以违反SGS原则,该区域内很多语言的量词可以和复数标记“们”共现。如(3-5)所示,“数+量+名”或“名+数+量”结构中的名词可以使用“名+们”这一复数形式。
本文通过考察甘青汉语中(主要以临夏话为例)量词和复数标记的共现情况,希望弄清这些语言中复数标记“们”的语义特点,以及光杆名词N和“N-们”之间的分工,并最终解释SGS原则在甘青汉语中的适用性和合理性。 文章主体部分安排如下。第2节介绍SGS原则,并考察汉语普通话和甘青汉语中复数标记和量词的共现情况。第3节描述甘青汉语中“们”的不同用法和语义,并从语用角度尝试解决所谓“‘们’表单数”的问题。第4节从句法角度讨论“们”的位置以及甘青汉语中SGS原则的合理性。第5节为全文结论。 2.量词和复数标记不共现原则:与汉语相关的事实 本节我们对Greenberg(1972)等人提出的SGS原则进行介绍,然后考察该原则在不同语言中的具体体现。我们将指出:1)普通话虽有“这些孩子们”这样的例子,但它们不违反该原则,因为“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复数标记;2)甘青汉语中的“们”是一个复数标记,它可以和数量短语共现,我们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论证它是否违反了SGS原则。 2.1 SGS原则 SGS原则由Greenberg(1972)以及Sanches和Slobin(1973)分别提出,即一种语言如果使用数量词作为其基本的表量形式,那么该语言的名词则没有专门的复数标记①。 Allassonnière-Tang和Her(2019)指出该原则可以分别理解为强互补原则或弱互补原则。所谓强互补原则是指一个语言只能要么有量词系统,要么有数标记系统。从世界语言来看,该原则并不成立,因为世界上很多语言既没有量词也没有数标记系统,比如北美的Dёne语、澳大利亚的Yidiny语和Yingkarta语等②。冯胜利(2016)也指出上古汉语既没有量词也没有复数标记。所谓弱互补原则是指一个语言如果同时有量词系统和数标记系统,那么两者用法是互补的。亚美尼亚语兼有量词和复数标记,但两者不共现。如(6)所示,亚美尼亚语可以有三种方式来表示“我有两把雨伞”。
Borer(2005)提出,汉语的量词和英语的复数标记-s占据同一个句法位置(如量词核心
),表示“切分”(DIV)功能,即两者均能对名词的语义进行操作,将名词的指谓进一步切分为个体。因此,量词和复数标记在句法上是一种互补关系。
但是,甘青汉语的量词和复数标记是可以共现的,这好像并不符合SGS原则的弱互补诠释。韩语也有类似的现象,它的量词和复数标记可以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短语中(Kim and Melchin 2018)。 2.2 普通话中量词和“复数标记”共现的可能 汉语普通话是一种典型的量词型语言,量词必须强制性出现在数词和名词之间。同时,汉语有一个使用较为受限的复数标记“们”,它只出现在表人名词后作复数后缀(关于其性质,参看李旭平(2021)相关综述)。 很多学者(吕叔湘1944:20;赵元任Chao 1968:524)都注意到,普通话中数量短语和复数标记“们”不共现,如(8)所示。
但是,同样表示数量的“些”似乎是个例外。普通话中“一些+名词”和复数标记“们”共现的接受度要比“*数词+量词+名词+们”高得多,尤其是“这些/那些”等有定表达和“们”的兼容性更强③。请比较(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