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44;K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71(2022)05-0083-07 五正色、五间色的十色谱系,古人认为其包括了主要色彩,代表了千千万万的色彩。毫无疑问,在此之外还有许多色彩,现代三原色之一的蓝色就是其中最奇特的代表。 无论是中国古代还是世界古代,在主要色彩中,蓝色的历史都是最晚的。“蓝”在唐代以前,几乎都是以植物名存在的,颜色义到汉代才偶尔出现,唐宋时期逐渐增多。①明后期在东北女真人中产生的八旗制度,明确有正蓝旗和镶蓝旗,至清朝推向全国。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时期,法定国旗为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名称为红、黄、蓝、白、黑,其中红色为正红色,黄色为明黄色,蓝色为天蓝色,将传统的五正色搬上国旗,但名称有两个改动:易赤为红,易青为蓝。自此,蓝色取代了青色的地位,这是以国家名义确认了蓝色为正色,回归现代意义和世界意义的原色地位,与国际接轨。②蓝色的地位在世界多数国家范围内也是如此,“蓝色在古代是最后一个被识别的基本颜色。在世界上所有的语言中,蓝色作为一个特别的颜色,要比黑色、白色、红色、黄色和绿色出现得晚。在好几种现代的语言中,包括祖鲁语、韩语、越南语、泰语和库尔德语,蓝色和绿色的界限都很模糊”,除了古埃及人以外,“在世界上的一些地区,蓝色并不存在,在颜色表里,它是一个新增之色。直到11世纪,英语中才出现了‘blue’(蓝色)这个词语”③。在同一时期的宋朝,蓝色也正处于萌动喷薄时期,与世界几乎同步,其历史状况,奇特经历,岂不值得关注? 一、蓝的多义 蓝,原指蓝草,“蓝者,染青之草”,后遂将染色之草通称为蓝。如染红者称“红蓝”,染黄者称“黄蓝”。④一蓝代了三原色,显得非常强势。但到了“蓝言色”⑤的后代历史中,作为色彩的蓝却大不相同,由于出现得晚,未能列入五正色系统,被青色所代替。且与青色一样,蓝色后来渐渐也有多义的表达。一部蓝色史,是以青蓝关系为主线的。 1.蓝覆盖青。最常见的是,蓝色即青色的一个别称,或者说蓝色取代了青色的地位,正如以往的以青代蓝,是蓝色蚕食青色逆袭的表现。余靖记载道:“罗浮有五色雀各被方色”,“五方纯色俨衣冠(尤可爱者,朱蓝正色,若朝服焉)”⑥。既言“朱蓝正色”,就是以蓝代替了五正色中的青。李觏言:“谓蓝之青,朱之赤,固其质也。布帛之青赤则染矣。”⑦蓝赤就是青赤。更多的诗句是形容水的青色,如“湖波蓝色春寥寥,大堤新曲干银霄”⑧,“山色溪流共蔚蓝,此中有句为谁参”⑨,“不辞巇险访龙潭,潭底无穷碧似蓝”⑩。蓝常用来形容极青。 2.蓝形容绿。描述植物时,有时不说绿色而说蓝色,或者以蓝形容绿。如:“鼠曲,蓝色,生山园中。土人多以米粉并糖和作饼,其味香美。《艾轩集》谓之暑菊。”(11)鼠曲是二年生草本植物,不过是普通的草绿。或者形容植被茂密的青山:“溪翁结茅傍溪南,近山绕屋青如蓝。”(12)赵以夫有词云:“千岩,秀色如蓝,新著箇楼儿恰对南。”(13)陈襄有词曰:“鹭涛千顷雪,鹫岭万堆蓝。”(14)杭州新城县令李淛有诗言当地:“青山绕屋蓝光重,流水冲阶碧藓滋。”(15)这里所谓的蓝,都是浓绿的意思。另如绿玉,古人通常称蓝玉,最典型的就是蓝田因出蓝玉而得名,“蓝田之玉如蓝,故谓之蓝田”(16),实际上是绿玉。宋哲宗时有人献秦始皇传国玉玺,经考证认为:“所献玉玺,其色绿如蓝,温润而泽,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今得玺于咸阳,其玉乃蓝田之色,其篆乃李斯小篆体。”(17)其玉色绿如蓝即很绿,此蓝实际上是蓝草之蓝的混用,而非色彩之蓝。 3.青蓝联用。宋代一些语句,还用联合式颜色词“青蓝”。罗从彦有“山染岚光带日黄”的诗句,熊刚大解释道:“山染青蓝之色,又带日光。”(18)孔武仲诗云:“画帘初卷碧山低,面面青蓝翠拂衣。”(19)道教经典云:“有石蓝之花,轻而坚劲,一枝千花,千年一开,随风靡靡,名曰青蓝花,灼烁可玩。又有鱼鳖龙蛇,飞于尘雾中。先生因玩蓝花,常游其地。又食飞鱼而死,卧沙百余年,蹶然而起,形容复故。乃作《游海诗》曰:‘青蓝灼灼千载舒,百龄暂死食飞鱼。”’(20)石蓝之花为灼烁可玩的“青蓝花”。个别人有面蓝者,有面青者,相书则载:“面色怒变青蓝者,毒害之人。”(21)其实仍是青色。 二、独立的蓝色 这是色彩历史上一个奇特现象:按现代科学的划分,蓝色是三原色之一,但在中国古代,蓝色不但不是正色,而且由于不可调配的原色特性,连间色也不是。那么,蓝色是不是并无其色,被青色完全取代了呢?非也。唐宋时期尤其是宋代,被活埋的蓝色拱头而出。 1.专门的蓝色。青色之外,宋人多有单独使用的蓝色。如蓝天,诗人王志道云:“雨过天青似蔚蓝,碧云收入鳠鱼潭。”(22)陆游曾言:“蔚蓝乃隐语天名,非可以义理解也。杜子美《梓州金华山诗》云:‘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犹未有害。韩子苍乃云‘水色天光共蔚蓝’,乃直谓天与水之色俱如蓝耳,恐又因杜诗而失之。”(23)天水一色,都是蔚蓝。又如,“窃蓝:浅蓝色也”(24)。宋代还有“蓝绢”(25),“蓝布解毒”(26),四川达州土贡“蓝五匹”(27)。北宋灭亡之际,金兵在皇宫中掠走“红扇一百合,蓝扇一百合”(28)。南宋权相丁大全“面蓝色”(29),是天生的蓝色皮肤(今南美洲智利的奥坎基查尔族即是蓝色皮肤)。还有因惊恐而脸色变蓝的:“南州健儿生佛国,平时宽博如逢掖。一朝烟尘岂荆益,半夜虎符来抽摘。逗挠法严羽檄迫,仓皇受甲面蓝色。病夫少也曾戎从,今成新丰折臂翁。”(30)如此等等,都未用青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