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的回信中向社科界提出了“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重大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审计监督秉承了党的伟大精神,在审计监督领域延伸了党的精神特征。 审计是中国共产党基业长青的重要法宝,而制度建设是审计工作规范化发展的重要保障,进一步挖掘百年审计监督史中体现的党的精神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从理论意义来说,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题中之意,然而,尚未有学者从传承和发展党的精神角度探析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理论的路径。从现实意义来说,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推进,审计监督在国家监督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探析百年来党领导下的审计监督中体现的党的精神,是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要求。 党的精神在审计监督领域的体现方面,方宝璋(2013)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的审计经验(包括党委对审计工作的重视以及实行审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等)是保持审计独立性的关键;朱灵通、何瑞铧(2018)认为,革命根据地时期审计的群众路线体现在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审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参与审计组织、发动群众检举贪污浪费等方面;张晓玲、魏明孔(2019)认为,革命根据地审计监督是根据地反贪污腐败、反浪费的重要手段,审计监督制度的创立与实施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执政的信用。充分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方面,朱殿华(2019)认为,历史维度是认识和理解国家审计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国家审计制度始终是顺应着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需要而不断发展的,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制度建设应遵循的历史逻辑;王会金(2020)认为,要完善审计监督体系,一是始终坚持党统一领导这一根本保证,二是坚持做到全面覆盖这一根本要求,三是牢牢把握权威高效这一根本标准;陈骏(2020)从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视角探讨了如何更好发挥审计监督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马轶群(2020)分析了完善审计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作用的三个方面。 本文在借鉴以上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查阅梳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审计监督相关人物史料、制度史料,将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审计监督体现的党的精神研究拓展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进一步挖掘和总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审计监督体现的党的精神特征,以探究党的精神对审计监督工作的巨大历史促进作用,探寻党的精神作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及国家治理体系的路径。 二、审计监督精神一:坚守初心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是党一切事业的中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审计监督自诞生之日起就拥有党的红色基因,体现出一切为了人民,为了革命,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精神。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诞生后,进一步发展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审计监督,从根本上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审计监督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维护、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革命战争年代的审计监督实现、维护、发展人民利益 革命战争年代,审计监督的人民立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保证革命战争胜利是审计监督根本任务;第二,减轻人民负担是审计监督重要目标;第三,使用集体经济资源的单位是重要审计对象。 1.保证革命战争胜利是审计监督根本任务 毛泽东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中指出,现在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应当为着革命战争的胜利。在革命战争年代,审计监督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最终取得革命胜利这个根本目标开展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审计条例》,该条例第一条指出,制定本条例是为着保障苏维埃财政政策的充分执行,使财政收支适合于目前革命战争的需要。鲜明地表达出苏区审计“为着革命的胜利”的工作宗旨,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审计监督的人民立场,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在陕甘宁边区,审计机构的设置几经变动,审计阶段性的重点任务有时是对贪污浪费的监督检查,有时是对党和政府经济政策贯彻执行的检查,但始终以保证革命的胜利为最终目标。这一点在当时的审计制度中也有所体现。1948年10月的《陕甘宁晋绥边区暂行审计条例》第一条明确指出:本条例是为更合理的审计财政收支、贯彻统筹统治、发展国民经济、加强支援解放战争的目的而制定之。表明审计监督是以支援解放战争、支援革命为工作宗旨的。 2.减轻人民负担是审计监督重要目标 对于经济工作,毛泽东指出,“为着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由此更加激发人民群众参与革命战争的积极性……就需要进行经济方面的建设工作”。改善人民生活是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933年9月,苏维埃人民委员会第四十九次会议制定了新的财政计划,指出将财政负担放在剥削者身上、依靠工农的革命积极性帮助国家财政,以这两点为原则提出将来六个月财政收付计划,并作出不能多用一钱的决定。同时,苏维埃政府加强审计以配合反贪污反浪费斗争和节省运动,为的就是最大效率使用物资,以减轻民众负担。在陕甘宁根据地,为了节制贪污浪费问题,党中央加强了审计工作,把减轻人民负担作为重要的审计目标。如,1946年3月晋察冀边区发布的《关于各级委员会之基本方针与组织》中提出,各级审计委员会的基本方针是严格财政收支,坚守财政制度,避免浪费,减轻人民负担。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审计工作也贯彻这个指导思想。如1948年的《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公函通知》明确提出:审核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务求财政金融运用得当,人民负担公平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