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现状及改进对策

作 者:

作者简介:
包函莱,宋夏云,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原文出处:
商业会计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23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再次强调落实社会保险基金审计,促进社会保险制度公平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构建审计全覆盖的工作格局。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主要任务在于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社会保险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障民生和经济有序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安全稳定。现阶段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采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等方法,系统地分析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供学界交流与讨论。

      一、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目标和内容

      (一)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涵义和目标。社会保险基金是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险事业而筹集的,用于支付给劳动者因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时所享受的保险金和津贴的专项资金(石培文,2017)。社会保险基金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及其人员对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管理和使用等活动及其相关经济资料的真实、合法、效益所进行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目标是指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实践活动的预期效果。根据公共受托责任理论,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目标要素主要包括真实性、合规性和效益性。

      (二)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内容。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内容是指社会保险基金审计主题和审计目标的统一。本文认为,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重点内容包括:

      1.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报告等经济资料的真实性。即审查社会保险基金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报告等经济资料是否真实、公允地反映了实际情况。真实性不仅要求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信息真实可靠,还要求审计报告结果也是真实的。

      2.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管理和使用等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规性审计是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监督和评价。在社会保险基金筹集阶段,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能存在擅自更改缴费基数、费率以达成目标,特殊人群享受的社保补贴政策未有效落实等情况。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阶段,管理机构的内控制度可能并不完善,导致管理人员有机会编造虚假信息或侵吞挪用资金;管理人员可能未按险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在社会保险基金使用阶段,各部门的专款可能并没有专项专用,存在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或者结余贪污转移等问题。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全过程的合规性有助于保证社保基金安全与完整,切实保障人民利益。

      3.社会保险基金运作的效益性。效益性审计是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财政、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监督和评价,主要着眼于社会保险基金运作成果与预期目标的符合程度,更多地强调基金营运的整体性,充分体现了管理机构的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社会保险不仅有社会效应,还有经济效应。社会保险基金通过投资组合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促进经济良性循环。评价社会保险基金的效益性,可以将基金筹集和管理环节的参保覆盖率、基金增值效果、结余基金安全率和基金分配使用环节的养老保险替代率、资源配置效率等作为指标,评价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组合是否为最优解,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最大化,评价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投资决策的效益性,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

      二、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基金审计技术相对落后,不适应信息化发展需求(王子桐,2019),导致信息沟通不及时,从而使得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不全面,缺乏广度和深度。社会保险基金审计资源配置不足,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有待提升(张军丽,2021),致使改进对策停留在表面,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本文认为,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审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社会保险基金审计信息化程度不高。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链条长且复杂等因素决定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和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对信息系统有很强的依赖性。目前,社会保险数据信息媒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多元化的渠道、海量的交易、影像化的凭证和数字化的信息使得传统审计的全面性和时效性受到极大的挑战。在传统的审计流程中,审计样本量巨大,基于成本效益原则普遍采用抽样分析,但实际上抽样分析只是条件和技术限制下的权宜之计,存在片面性、离散性、静态等天然缺陷,导致审计效果与审计目标差距拉大。依托大数据分析、运用大数据审计技术已是必然。然而目前,社会保险基金审计信息化程度不高,难以全面、深入地开展审计工作。

      另外,各地社会保险系统不是同一个终端,割裂了区域间的数据同步,限制了跨区域集中分析,从而导致跨区域、跨险种重复参保等问题,这种现象使得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需要多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并且获取的数据复杂,需要耗费大量的审计资源,极大地延长了审计项目的各项流程。传统审计往往依靠的是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和职业敏感性,主观因素对审计证据、审计结论等方面影响较大。如果应用大数据技术,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辅助软件统一数据模式,再由整合后的数据判断结果,可以有效避免审计人员的个人经验差异所带来的技术方法应用效果差异,从而统一审计标准,提升审计质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