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希莱姆大学(Hiram College)基于全面修订学生培养方案,于2017年首次提出新文科概念,其主旨是对传统文科进行文理交叉和学科重组,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跨学科学习。出于国家发展战略需要,2019年5月,教育部、科技部等13个部门正式推出“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正式启动新文科、新工科、新医科和新农科建设。这种背景下,中国文科事业正在发生历史性变革,其将对文科学术、教学以及社会服务产生深远影响。 目前学术界就“新文科”内涵、产生背景和建设路径等开展了诸多有益研究。从与传统文科对比视角的研究认为,新文科在传统文科基础上,打破专业壁垒和学科障碍,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重视新的研究领域、研究范式和理论视角。也有研究认为新文科是文科集群化丛生的学科共生体、中国价值内联而成的学科集成体以及全面释放文科内能的学科功能体。尽管其内涵和外延有不同界定,但总体上可认为新文科是立足新时代和新产业背景,有机融合理、工等诸多外部学科要素的包容性学科框架。 通常认为,新文科建设源自20世纪以来主要大学专业设置不断细化导致的学科视野狭窄、学科范式固化,以及专业隔阂与学科壁垒诱致的文科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弱化。据此,部分学者指出,社会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结构、培养模式与国家需求相匹配。至于新文科建设路径,可以着重学科建设交叉融合性、开放包容性与技术人文性,以及学科协同、信息技术融入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 新时代,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面对复杂程度更高、关联性更强的审计项目,在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推动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审计监督体系方面,原有审计专业知识和经验面临重大挑战。这种情形下有必要推动审计学与其他学科更大程度跨界融合和交叉创新,打造嵌入新文科精神的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其不仅有助于推动审计与其他学科在更高层次实现融合重组与创新发展,推动健全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审计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而且有利于创新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路径,全方位推动打造以“以审育才”为中心的审计学科新格局。 有鉴于此,新时期如何构建全面系统的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亟待回答的核心问题。学界广泛接受的观点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和培养制度保障下设计的,为实现特定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中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其主要涵盖人才培养的理念、主体、途径与制度等要素。本研究在分析新时期我国审计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新要求基础上,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系统性剖析新文科背景下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以期为新文科背景下优化审计学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相应启示。 1 新时期我国审计人才培养面临新要求 1.1 新发展格局对审计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继而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着力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主要环节,确保经济循环畅通无阻。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在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落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不仅要求审计人员系统掌握审计领域专业扎实技能,而且需要熟悉基于需求侧管理的扩大内需政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列措施等。进一步地,需要系统掌握供需视域下宏观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以及推动增强供给体系对国内消费需求适配水平系列措施。 除属于内循环范畴的国内需求、供给以及供需适配政策外,塑造高水平外循环也是我国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这方面我国主要通过“一带一路”、双边或多边合作机制等措施,推动更深层次上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形成。其中“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央企业承担了大量涉外战略工程,为充分保障工程项目建设落实、资金安全和投资绩效等,客观上要求审计在战略项目分解、政策制定、项目建设运营、资金筹集分配与使用等环节有效发挥监督职能。因此,以更高水平外循环助力新发展格局,需要加快培养一批熟悉国际会计准则、精通国际审计准则、资本市场规则、国际语言以及相关国家(地区)法律、文化、政治的国际化高层次审计人才。 1.2 新发展阶段审计工作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当前我国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作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重要战略安排的《“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做好‘十四五’时期的审计工作,必须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这为新时代审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发展方向。进一步地,聚焦破解新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涵盖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社会文明程度、生态文明建设、民生福祉和国家治理效能等各领域,每一领域涉及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关联性日趋提升,需要财政审计、国有企业审计、金融审计、乡村振兴审计、资源环境审计、民生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各类审计工作协同配合,这客观上对提升审计质量、审计效率和审计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地,“十四五”时期处于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五年。与百年奋斗目标相适应,审计教育和人才培养也需要在新的历史方位背景下明晰自身发展定位、发展动力和发展路径,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伟业进入新境界做出原创性“审计”制度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