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经济增长的生态约束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一直是学术研究和政策辩论的重点。城市化和工业化在加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为了应对全球变暖和资源稀缺等环境问题,我国当局正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些地区的领导干部以牺牲当地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为代价,盲目追求经济增长。因此,系统地评估区域领导干部在管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表现迫在眉睫。 对自然资源进行核算是获得科学决策依据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引导人们制定经济和环境政策的有效工具。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正是我国当局在此背景下提出的一个创新方案,旨在通过完善现有的干部激励机制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制度实施的关键是对领导干部生态政绩进行评价,进而将其作为对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和奖惩的依据,这也是审计实践中最大的难题所在。 为探索并完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审计署于2015年在全国选定了8个地区开展试点工作。2015~2017年期间,审计试点地区围绕“审什么、怎么审、如何进行评价”进行了积极探索和经验总结。已有文献以某一试点地区的经验为基础设计评价指标来评价领导干部的生态政绩,在一定程度上为其他地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开展提供了经验,但是不同区域在地理位置、资源种类、环境状况等方面依旧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这种经验并不可以完全复制。此外,基于某一试点经验设计的指标体系是针对特殊对象的具体解决方案,因而不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扎根理论作为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论,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可以从具体的现象中发展并归纳式地引导出更具有一般性的理论。因此,本文拟基于扎根理论,从以试点经验的文献成果为主的相关资料中抽象出理论层面上的生态政绩评价模型框架,各地可以结合自身情况,以该模型为基础,因地制宜地设计出适合当地自然禀赋的指标评价体系,对所在区域的领导干部生态政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文献综述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我国行政体制下新兴的一种审计模式,目前国际上还没有针对其展开直接研究。国内对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研究主要是从审计要素、审计理论、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三个方面展开的。审计要素是开展审计的基础,主要包括审计主体、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主体主要是明确由谁来审计的问题,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主要是由国家审计机关执行,会计师事务所和内部审计部门可以辅助实施。审计对象需要明确的是审计什么的问题,主要有对“人”审计和对“事”审计两种观点,本文认为无论是对“人”审计还是对“事”审计,其最终都要将责任确定到个人,因此支持对“人”审计的观点。审计内容则通常涵盖六个领域:①自然资源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②环境和生态系统保护相关法规和法律的遵守情况;③领导干部在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关键决策;④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中目标和指标的完成情况;⑤领导干部监督职责的履行情况;⑥自然资源项目的资金和运营情况。 审计理论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探索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的重要宏观基础,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实际上是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一个制约因素,我国自然资源产权界定不明晰,难以确定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的管理责任,因此加快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明确自然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职责、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迫在眉睫。此外,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理论基础还包括委托代理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大循环成本理论、绿色经济学理论、官员离任审计与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和国家治理理论。 自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以来,国内学者针对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指标的选择应该以理论框架为指导,然而由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理论框架的缺乏,目前的评价指标体系往往是基于讨论和咨询专业人士构建的。张宏亮等以资源为主线,突出资源环境问题,将各地区普遍会涉及的水质状况和空气状况作为主指标,其他指标作为副指标。薛芬等从资源保有和消耗、资源环境损害及治理、生态恢复和效益、环保能力保障四大方面设定了16项评价指标,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进行审计评价分析。黄溶冰基于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从压力、状态和响应三个方面设计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还有部分研究是借鉴试点经验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显然,学者们在设计审计评价指标时考虑的维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原因包括两个方面:其一,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框架。例如,国际研究人员(而非国内研究人员)通常基于理论框架和目的适应性原则,在专家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下将变量选择和组合为有意义的指标体系。其二,评价指标体系仅适用于特定地区,无法对使用不同指标体系的区域领导干部的生态政绩进行比较,即不具有横向可比性。因此,建立科学的生态政绩评价模型,是指导各地区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基本前提,也是实现各地领导干部生态政绩横向可比的基本保障。 总之,当前学者们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审计要素、审计理论方面已经达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共识,但是关于审计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仍然停留在具体对象的层次,尚未上升到一般情况,这也阻碍了各地区领导干部生态政绩的横向比较。本文将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探索建立具有一般性的适合各地区横向可比的领导干部生态政绩评价理论框架。 本文与以往文献的不同之处在于:①创新性地使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将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数据库中有关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文献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辅以试点工作方案等文字资料,自下而上地总结并归纳出理论层面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模型,区别于针对特定地区、特定资源的评价体系。②构建的评价模型的各个维度之间相互关联,系统反映领导干部通过战略、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资源、环境、生态进行管理和调控行为的主动性、合规性及其达到的效果,从而较为全面地评价领导干部的生态政绩。③构建的评价模型虽然是理论层面上的一般性模型,但在操作上又不失灵活性,审计人员可以利用构建的模型,结合被审计地区的资源特性,增加或删减相应资源对应的指标,进行领导干部的生态政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