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语义可看作虚词的一个独立义项?《现代汉语八百词》(以下简称《八百词》)对“也”的前两个义项释义如下: 1.表示两事相同。 (1)a.你去北京参观访问,我们~去北京参观访问。 b.有人看着认真干,没人看着~认真干。 c.他会车工,~会钳工。 2.表示无论假设成立与否,结果都相同。 (2)a.虽然已经下起大雨来了,足球赛~要按时举行。 b.你不说我~知道。 c.怎么扳~扳不动。 上述义项分合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1a)是表示不同的主体有相同状况,(1b)是表示在不同的条件下,有相同状况。用法是有差异的。如果把这两个用法归并为一个义项,那么(2)的几例用法,也应归并进来。因此,义项1和义项2的划分是否成立至少有两种选择: (一)分义项:1.不同主体有相同状况((1a));2.不同条件有相同状况((1b)(2)) (二)合义项:表示某方面有异而状况相同((1)(2))。 第二个问题,(1c)“他会车工,也会钳工”是否能归入“主体不同而状况相同”或“某方面有异而状况相同”?(1c)的语义其实是“同一主体有多种状况”。因此,(1c)与其他例句中“也”的用法不同。但应独立为一个义项还是与其他例句的用法合并为同一义项呢?如果是合义项,则可像《八百词》那样,把词义解释为“表示两事相同”,但这种处理显然过粗,“两事相同”的说法过于含糊。如果是分义项,则可把“也”的语义分为“类同”和“补充”两个义项:1.类同:不同主体或条件有相同状况((1a、b))。2.补充:同一主体有多种状况((1c))。 再看第二个例子:关于副词“只”的义项划分。 《八百词》对副词“只”的释义为“表示除此以外没有别的”。具体又分为下面几种用法: a)限制与动作有关的事物。 (3)a.我~学过英语。 b.你~看到事情的一个方面就下结论,太片面了。 b)限制与动作有关的事物的数量。 (4)a.我去晚了,~看了最后两幕。 b.教室里~有三、四个人。 c)限制动作本身以及动作的可能性等。 (5)a.这本书我~翻了翻,还没详细看。 b.这件工作~能慢慢地做,不能操之过急。 d)直接放在名词前面,限制事物的数量。可以说是中间隐含一个动词(‘有、是、要’等)。 (6)a.屋子里~老王一个人。 b.~你一个人去行吗? 《八百词》对副词“只”的释义只给出了一个义项,列出的四种用法主要与使用环境有关。但实际上,从意义角度看“只”至少有两种用法: 1.表示选择某项而完全排除其他。即表示除了“只”所约束的成分外的其他成分都排除。 (7)a.我
学过英语。 b.我去晚了,
看了最后两幕。 c.这件工作
能慢慢地做,不能操之过急。 d.屋子里
老王一个人。 2.表示没有达到更高程度。即表示仅排除高于“只”所约束的成分,不排除低的成分。 (8)a.你
看到事情的一个方面就下结论,太片面了。 b.教室里
有三、四个人。 c.我
爬到半山腰就走不动了。 “只”的两种用法是合为一个义项,还是分立义项? 再如副词“还”和“又”的几种用法: (9)a.他
在上班。 b.生病
来上班。 例(9a)中“还”表示“延续”(时间变而状况不变),(9b)中“还”表示“条件变而状况不变”。这两种用法是否应该划为不同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