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动因、趋势及镜鉴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宝存,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5);岑宇,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875)。

原文出处: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场由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教育颠覆式变革,经济社会变迁、教育内生发展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三大因素共同推动了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纵观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和计划,呈现出强化数字资源顶层设计、打造优质数字基础设施、制定数字素养框架、推动数字化课程建设、改革教学和评价模式、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注重多元主体协同推进、加强数字信息安全与数据伦理教育等一系列共同发展趋势。我国在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可以国际社会先行经验为镜鉴,坚持线上线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把数字素养教育渗透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通过系统规划数字化教育发展战略、升级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构建本土化的数字素养框架、完善数字化课程体系、加快数字化教学模式转型、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数字技能以及形成多部门协调机制,构建与数字社会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23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95(2022)06-0012-12 doi10.3969/j.issn.1009-5195.2022.06.002

       一、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教育系统的脆弱性,促使全球教育格局和运作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形成线上、线下教育相混合的新局面。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规模化应用,管理者的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面临全新挑战与重塑,教育数字化转型迎来了宝贵的机遇。“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使用数字技术(Digital Technology)和数字战略(Digital Strategy)重构教育领域的组织业务和运营流程,从而促成新的组织运行能力和治理能力,提高教育领域运营绩效的一种数字化过程(王姝莉等,2022)。

       在教育由传统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促进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等全方位变革,形成更加优质、公平、高效的教育格局,构建更具包容性、柔韧性、持续性的良好教育生态。这不仅是教育系统消解新冠肺炎疫情不良影响的重要举措,更是教育转型升级和融合创新的内在需求。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及国际组织纷纷制定了教育数字化战略,通过将数字技术全方位融入教育、打造教育信息系统、发展教师与学生的数字素养来完善教育体系和提升教育质量,进而提升教育实力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基于此,阐释世界主要国家及国际组织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动因,总结其发展特征与趋势,对我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二、三大动因:推动世界教育数字化转型

       经济社会发展驱动数字技术革新,进而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产生与发展;教育不断增加的内生需求与外部冲击带来的教育韧性建设和稳定发展要求,也在助推教育数字化转型。

       1.关键要素:经济社会变迁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是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有效使用信息通信技术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在新产业、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推动下得以快速发展(G20官网,2016)。随着经济社会对自动化、机器学习、大数据等的需求不断增长,其对未来人才的技能结构要求也在不断提质升级。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0年未来就业报告》(The Future of Jobs Report 2020)显示,随着工业4.0的到来,数字化转型已改变了现有的职业结构,产生了诸如数据分析师、人工智能专家和机器学习专家这样的新型职业(World Economic Forum,2020)。这些新型职业对工作场所和工作技能的要求不同于传统职业,需掌握新的学习工具并发展新技能。

       但当前世界教育系统受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广泛使用标准化的被动的学习形式,培养着适合大规模生产的统一、重复和以过程为导向的传统制造业人才,无法满足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学校教育模式亟待转型,以帮助学生塑造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掌握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创新能力与数字能力,促使其适应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学习与工作环境,从而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保障经济稳健、可持续发展。

       2.根本原因:教育内生发展需要技术赋能

       长久以来,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都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议题。从1990年的《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满足基本学习需要行动纲领》到2000年的《达喀尔行动纲领》与“千年发展目标”,再到2015年的《仁川宣言》《2030年教育行动框架》,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即推动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向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方向迈进。实现高质量全民教育的愿景固然美好,但现实状况却不尽如人意。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2020年对23个中低收入国家和19个高收入国家的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布的《应对学习危机:迫切需要增加投资以改善最贫困儿童教育》(Addressing the Learning Crisis:An Urgent Need to Better Finance Education for the Poorest Children)报告显示:全球20%最富裕家庭的儿童所获得的公共教育资源,几乎是20%最贫困家庭儿童的两倍;在低收入国家中,37.6%的公共教育资源都流向20%最富裕家庭的学生,20%最贫穷家庭的儿童仅能获得10.3%的公共教育资源(UNICEF,2020)。公共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表明,教育亟需深层次变革,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应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进行创新。

       为了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让薄弱学校也能共享共用优质教学资源,学校可构建同步混合课堂、异步远程学习课堂和跨时空跨群体交流课堂等,使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校园模式,让受教育者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面授方式获得知识,还可以足不出户借助网络接受教育,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而建立这些课堂有赖于人工智能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全息投影技术等的快速发展。

       为了变革标准化的培养模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发展,实现教育结果公平的终极目标,学校需打造数字化教育服务平台。该平台借助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来追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对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分析、对学习资源的个性化推荐、对学习成果的个性化反馈等功能。教师通过该平台能够基于学生的个体学习需求进行精准的资源配置和适切的学习指导,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学生借助于该平台能够开展个性化学习,最终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升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