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情态歧义的消解机制

作 者:

作者简介:
徐玉臣,西安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院(西安 710061)。

原文出处:
外语教学与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在厘清英语情态语义范畴化体系及情态歧义产生的根源和理据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语料库辅助方法,从句子层面探讨英语情态歧义的消解机制。研究发现,典型句法特征、特定句法构式以及不同情态共现均对情态歧义有消解作用。其原理在于,这些句法特征、特定构式及共现的情态表达式都与情态语义类型高度关联,能够确定句中情态动词的语义类型从而排除该情态动词的其他语义类型选项,达到情态歧义消解之效。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23 年 01 期

字号:

      情态(modality)是关于描述事件的命题之状态的一个跨语言语法范畴(Palmer 2001:1)。相关理论研究多集中在对其语义的描写和阐释上(Coates 1983;Talmy 1988;Sweetser 1990;Palmer 1990,2001;Papafragou 2000;Portner 2009等)。虽然关于情态的理论研究成果颇丰,但有些问题仍有争议,如情态的语义类型范畴化体系、情态的语义类型、对不同情态共现的语义阐释等,情态语义中的情态歧义尤为复杂。

      根据相关研究文献(Lyons 1977;Leech & Coates 1980;Coates 1983;Palmer 1990;Papafragou 2000等),情态歧义指句中所含的情态表达式(情态动词、情态副词、情态短语等)有两个(及以上)可被独立解读的情态语义类型,各类型都与句子的语义兼容,要准确理解句子的意义,需从这些类型中择取其一。例(1)就是情态歧义的现象,其中can的情态语义有三种可能的解读,都与句子语义兼容,但只能从中择取一个,从而消解情态歧义,准确理解该句。

      (1)The only excuse I can offer is that...(周婵2001:391)

      a.道义情态:The only excuse I am allowed to offer is that...

      b.主动型动力情态:The only excuse I am able to offer is that...

      c.中性动力情态:The only excuse that is possible for me to offer is that...

      Leech & Coates(1980)、Coates(1983)、Palmer(1990)、Bybee & Fleischman(1995)、Papafragou(2000)等都对英语情态歧义现象有所提及,但均未作专题研究,有关情态歧义消解方面的研究则更为少见。本文拟从句子层面探讨英语情态歧义的消解问题,分析有哪些因素有助于情态语义的择取。

      2.情态的语义类型范畴化体系

      情态歧义蕴含不同的情态语义类型范畴,因此对情态歧义消解的研究须以情态语义类型范畴化体系为基础,将其中彼此相互独立的情态语义类型作为探讨的起点。语言学领域对此的研究主要有三种体系。

      一是普通语义学体系。根源于模态逻辑学对模态的分类,情态按语义标准分为认识(epistemic)、道义(deontic)和动力(dynamic)三种情态类型(参见Lyons 1977;Perkins 1983;Palmer 1990等),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不同情态类型的内在语义和语法特征。

      二是生成语法学体系。与普通语义学体系同出一源,生成语法体系保留了认识情态,把道义和动力情态归为根情态(Hofmann 1966;Sweetser 1982;Coates 1983;Bybee 1988;Bybee et al.1994;Papafragou 2000等)。此体系主要聚焦于情态动词的句法和语义特征。

      三是功能语法学体系。情态作为实现人际功能的词汇-语法手段之一,依其所在句子实现的交际功能,被分为情态化(又分为盖然性和惯常性)和意态化(又分为义务和倾向)两大类(Halliday 2014)。该体系的重点不在于情态动词的内在语义和句法特征,而在于各种情态表达式所表达和实现的人际意义。

      以上三个体系中,普通语义学的类型范畴化体系更加聚焦于情态语义的内在特征,更适合作为消解情态歧义的参照,故本文以此体系为基础,从句法层面探讨英语情态歧义的消解。在此体系中,认识情态“关涉命题真值的可能性或必然性”,因而“与知识或信念有关”(Lyons 1977:793,809),“表达说话者宣称命题真值时的保留态度”(Coates 1983:20)。例如:

      (2)a.Paul must have been in Liverpool.

      b.Paul may be in Liverpool.(同上)

      道义情态“与负有道义责任的施动者行为的必要性①有关”,也就是与允许和义务的交际功能有关(Lyons 1977:823-824),“涉及对行为和事件的影响,表达的是Searle(1983:166)所说的‘指令’(directives)”(Palmer 1990:6)。换言之,道义情态表达的是说话者(在陈述句中)向受话者施加义务促其实施某种行为,或向其表达实施某种行为的许可,因而是说话者的一种主动介入式的言语行为。例如:

      (3)a.You may stay here as long as you wish of course.(同上:71)

      b.You must keep everything to yourself,be discreet.(同上:73)

      c.Can I pour you your tea?(Coates 1983:88)

      动力情态与“句子主语的能力或意愿有关”(Palmer 1990:36),分为“主语型情态”和“中性情态”两个次范畴。前者指句子主语的能力或意愿,如(4a);后者指境况使然的可能性或必要性(同上:37),即外因致使的实施某种行为的必要性或可能性,是一种客观取向的情态,说话者的主观介入不明显,如(4b-c)。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