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语言研究与普通语言研究的差异 文献语言研究,也就是书面语的研究,与口语研究或者说普通的语言研究是不同的。在文献语言的研究中语言和文字不可分离,而在口语研究或普通的语言研究中则大体上可以不考虑文字。就文献语言而言,一个完整的词包括词义、词音和字形三个要素,词义是词的内容,词形则有词音和字形两种。而口语研究或普通的语言研究中,一个完整的词仅包括词义和词音两个要素。比如在上古汉语中“取”“娶”同音,“娶”是为了使“娶亲”义分立而在“取”的基础上增加“女”旁派生的字形,就文献语言而言,由于字形不同就是派生出了一个新词,这样就由原来的一个词发展成了两个词。但如果不考虑字形,则原词没有变化,也就是仍是一个词。如果我们承认一个多义词的某个义位读音发生了变化就成了不同的词,那么就必须承认某个义位的字形发生了变化也就成了不同的词,因为就文献语言而言,词音和字形都是词的形式。从另外的角度说,文献语言中为什么要造一个“娶”字来专表“娶亲”义?其用意是很明显的,那就是为了分化和区别词义。再比如先秦时期,第二人称代词主要用“女”表示,在甲骨文中即已常见,到西汉时期仍是如此。后借用“汝”分担了这一职能,从出土文献看,约出现于东汉。汝本是水名,《正字通·水部》:“汝,本水名。借为尔汝字。”由“女”变“汝”,仅是字形的差异,如不考虑字形则并无变化。但在文献语言中为什么有这种变化?其用意同样是为了区分词。这充分说明,在文献语言中字形也是区分语言单位的重要因素。汉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重要特点就是有不同于语音的汉字,所以不可与其他语言同样看待。 汉语早期大量存在的“假借”现象,实质上只是书面语现象,口语中并不存在假借问题。如先秦文献中常假借“蚤”表示“早”,“蚤”有假借义“早晨”,在口语里并不存在这种差异。假借是文字产生后出现的现象,假借的大量出现当是在文字产生的初期,那时对于口语中的同音词,尚来不及为每个词造字,在汉字有限的情况下,有时就用一个字表示两个或几个同音词。汉字是形义统一的,在字形上反映字义,所以字形只能依据某一词义而构造,在形体上反映这一词义,而另外的同音词用此汉字来表示,本质上是另外的同音词托付于此字形,我们称其为整词托付。整词托付是依据同音关系把一个词托付于另一个词的字形来表示的现象,是同音词共用一个字形的现象。传统的假借说包含着有字的假借和无字的假借两种,从发生学的角度说,这两种现象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无字的假借源于整词托付,是用一个字表示两个或几个同音词,属于造词现象。而有字的假借是写错字,属于用字现象,所以有些著述把假借完全归于写错字是不正确的。有些整词托付虽初始无字,但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产生新字。在新字产生初期,新旧字共用,但其与写错字性质不同,属于整字托付的后续发展现象。 二、汉语字词发展的两种主要形式 单字的派生与字组的形成和发展是汉语词汇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两种主要形式,且相辅相成。譬如“貣”,本义是借贷,既指借出也指借入,后离析为借出与借入两个词义,但在战国以前都只用“貣”字表示:(1)“‘貣人赢律及介人。’·可(何)谓‘介人’?不当貣,貣之,是谓‘介人’。”(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2)“人奴妾毄(繫)城旦舂,貣衣食公,日未备而死者,出其衣食。”(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司空律)第一句的“貣”是借出,第二句的“貣”是借入。秦统一全国后,为区别词义,同时出现了两种区别形式,一种是单字派生,即在“貣”的基础上增加“亻”旁派生出“贷”字,专表借出义,此字始见于秦统一后的里耶秦简和岳麓秦简。另一种是以字组的形式发展,生成“出貣”字组,也专表借出义,始见于里耶秦简。
这里的“字组”是指单字表达语义单位的替代形式,是汉语运用单字组合的方式表达语义单位,所以其标志是表示一个语义单位,占一个语法位置,没有关联字词。 汉语表义单位为什么会出现“字组”?还要从汉语字词发展的过程和阶段说起。我们认为,汉语字词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单义字词发展阶段、多义字词发展阶段、派生字词发展阶段和“字组”发展阶段,我们称之为汉语字词发展的四阶递进。①字词是人们对事物和现象的指称和描写,在字词产生的初期,都是一种事物或现象命名一个词形,所以,汉语初期阶段产生的字词多是单义字词。商代和西周时期仍是单义字词为主的发展阶段。单义字词发展到一定数量,必然会遇到两大问题:首先是音节数量有限,无限发展会出现大量的同音词,其次是音义关系及词义关系缺乏系统性,这是因为早期产生的词,其音义结合大多是约定俗成的,也就是音义之间没有可供推测和联想的理据。这两大原因限制了单义字词数量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当人们意识到存在的问题时,即会为字词的进一步发展寻找新的途径,这一新途径就是发展多义字词。多义字词是一个词形表示多个词义,一词多义首先是大量节省了词形,可以避免和减少同音词的增加。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是使词义的系统性得以建立,便利了词义的记忆和理解。多义字词的数个字词义间,除少量的假借义外,皆有意义联系,这样,字词义实际上就有了系统性,为理解和记忆提供了便利基础。但是,多义字词的发展也是有限度的,首先是一个字词不能含义太多,负担过重,其次是一词多义之义位间不能相隔太远或过于接近。所以多义字词发展到一定程度,又须创新字词的发展方式,在单音节词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而单词的词义数量也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汉语便另辟蹊径,发展派生字词。派生字词是原字词的不同字词义通过改变词形的方式产生新词。词形有口头形式的音节和书面形式的字形,汉语字词的派生充分利用了这两种条件,形成了字词派生的两大途径,即音变构词和字变构词。派生字词的发展对汉语的发展意义重大,最主要的是在多义字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和完善了汉语字词的系统性,也就是开始了字词与字词之间系统关系的建立。但是派生字词的发展以增加音节和字形为主要方式,其局限也是很明显的,首先是没有改变口语中同音词大量增加的状态,其次是汉字形体的数量无限发展,会大大增加记忆的负担,因此,在单音节和单字发展不可持续的情况下,汉语便采用已有的单音节字词组合表义的方式,“字组”便应运而生了。“字组”的大量产生是单字表达语义单位的替代,反映了汉语语义单位发展的本质,因为就“字组”来说,开始形成之时都是单字本有意义的原义合成,在生成之后使用过程中可能延伸出新的综合意义,但在生成之时皆是原义组合,这说明汉语的本来意图就是组合已有单音词和已有汉字来表达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