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内汇市场运行效率的演进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裕威,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上海 200433)。

原文出处: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内容提要:

近代中国因货币长期未能统一,形成了独特的内汇市场。货币流通的区域性特点,使国内资金汇兑需进行货币兑换,进而产生汇价。汇水或汇价是考察内汇市场运行效率的重要视角。利率和洋厘是资金供求变化的晴雨表,也是影响汇价波动的主要因素。随着近代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资金价格从票号贷款利率逐渐转变为钱庄银拆利率和洋厘行市,市场化程度日渐提高,信号传递功能日益凸显,伴随这一转变,内汇市场运行效率也逐渐提升。开埠初期,票号汇水对京苏两地利息涨跌的调整相对滞后,内汇市场的资金调节功能较弱。20世纪初,货币市场形成了更加完善的价格体系,行市信息传递速度加快。虽然重庆和天津申汇价格与上海银拆利率的相关程度不高,但相对于早期票号汇兑而言,汇价对利率变动的调整速度已大幅提升。此外,津沪两地洋厘行市对汇兑行市的作用表明,内汇价格对洋厘波动的反应迅速,内汇市场运行效率已达到较高水平。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23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内汇市场是连接各地金融市场的重要纽带,是调节地区间资金供求的重要途径。内汇市场运行效率是资金调节功能有效发挥的重要保证。汇水的高低或汇价波动是衡量内汇市场运行效率的主要指标。内汇市场的运行与地区内货币市场密切相关,货币市场越完善,资金价格与供求信息的传递越快,汇价对资金供求的反应越敏感,内汇市场调节供求平衡的功能越能得到有效发挥。近代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公开行市,价格的信号传递功能日益凸显,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内汇市场运行效率的提升。

       目前对近代中国内汇市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介绍内汇市场的发展概况,对内汇市场的运行效率缺乏系统性考察。李一翔讨论了长江沿岸各商埠间的资金流动关系,以及重庆与上海之间申票价格波动与资金流动的关系。①石涛介绍了申汇市场的形成和影响申汇价格变动的因素,以及申汇市场的作用。②虽然提及影响申汇价格的几个主要因素,但并未从史实和数据方面进行实证考察。龚关从汇兑和运现两方面,分析了天津与其腹地各商埠间的资金流动关系。③马建华通过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的汇兑网络体系的分析,考察了近代中国内汇市场的汇兑方式、汇兑网络中各级汇兑中心的分布,以及钱庄和华资银行在内汇市场中的作用。④燕红忠、李裕威从汇兑方式、汇兑经营主体以及汇兑记账货币等方面系统总结了近代中国内汇市场的发展过程和运行特点。⑤此外,还有相关金融市场的论著介绍了近代内汇市场的形成和基本运行机制。⑥

       本文试图从资金供求与汇价的联动关系出发,考察货币市场发展与内汇市场运行效率的演进过程。首先,根据汇价的决定机制可知,利率和洋厘作为资金价格,是影响汇价波动和汇水收取的重要因素。其次,开埠初期,货币市场尚未形成统一行市,票号贷款利率是反映资金供求变动的重要指标,通过分析票号贷款利率对汇水和资金调拨的影响,有助于管窥内汇市场的运行效率。最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货币市场的发展,形成了以银拆和洋厘为代表的钱业行市,成为资金供求变动的新指标,考察银拆利率和洋厘与申汇价格的相互联动,是理解内汇市场运行的重要方面。

       一、汇价的决定机制

       近代中国,各地通行银两,平码成色不一,各埠间的资金汇兑,首先需对各自通行的货币进行折算与兑换。而各地货币兑换的标准参照各地银两平价进行,银两平价的计算,主要有两个参照标准:一是两地通行宝银和虚银两的成色;二是两地平码的折算。虽然各地宝银和虚银两成色不一,但纹银是全国通行的银两计算单位,各地银两皆可与纹银作比较,从而得出相互间的比价关系。宝银的成色通常高于纹银,故常以50两一锭相较于纹银可升水多少作为宝银的名称,比如二四宝、二七宝,即指每50两宝银相较于纹银升水2.4两和2.7两。除银两成色外,各地平码也是决定汇兑平价的重要因素,即使两地银两成色相同,但平码不同,各地收交银两仍需按平码进行折算。

       全国通行的平码大致可分为库平、关平、漕平、市平四种。库平为全国征收各种租税所用之平,但中央之库平与各省之库平,及各省间库平皆略有差异。据《马关条约》所定中央之库平,1两为575.82格令(Grain),即37.31256克(Gramme)。关平即海关征收关税所用之平,其标准重量约581.47格令,即37.68克,较中央库平大。漕平因昔日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征收漕粮,后改征漕银,于是设立此平。民间也将其作为一般通行之平码,但各地漕平重量不一,据印度造币局所测定,上海漕平每两重为565.697格令;而据海关调查所测定之结果略有出入,每两重为565.6375格令;又日本大阪造币局之测定,为每两重565.73格令,日常流通之计算,均以565.7格令为标准。市平是指各地市场通用平之通称,种类繁多,各地互异,最为通用的如公砝平、公估平、钱平、司马平等。⑦

       (一)汇兑平价

       近代以来,国内汇兑主要以银两和银元为主,废两改元之前,银元汇兑通常需经两地银两汇兑行市加以折算,而银两汇兑行市则以两地银两汇兑平价为依据,上下浮动。以上海与汉口、天津之汇兑为例。纹银的成色为每千两含纯银935.374两,上海通用宝银成色为每千两含纯银986.819两,较之纹银高出51.445两,占纹银含银量的5.5%,即每百两上海宝银应较纹银升水5.5两,每50两宝银应升水2.75两,50两上海宝银合纹银52.75两。然上海宝银成色也不完全一致,成色不同,升水亦不同,故通常有升水2.7两和2.65两二种。虽然流通中使用宝银,但宝银并不作为通用的记账单位,记账所用之银两常为虚银两,并无实银。上海通用虚银两为九八规元,即100两九八规元合纹银98两,因此,上海宝银50两合九八规元53.78两(52.7/0.98)。⑧汉口通用宝银为估宝银,即二四宝银,每50两估宝银合纹银52.4两,通用虚银两为洋例银,100两洋例银合估宝银98两。沪汉两地的银汇平价,即规元与洋例银的平价。上海通用平砝为漕平,汉口通用平砝为估平,漕平986两合估平1000两。若上海漕平50两二七宝银运往汉口,相较于二四宝,每50两需升水0.3两,合二四宝银漕平50.3两,再折合为估平51.01两,而51.01两估宝银合洋例银52.05两。由于漕平50两二七宝银合九八规元53.78两,故九八规元1000两合汉口洋例银约967.83两。⑨以公式表示如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