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樂東漸、中樂南移的文化匯聚  

作 者:

作者简介:
戴定澄,澳門城市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原文出处:
澳门理工学报

内容提要:

澳門是歐洲西樂東漸的首站,也是中國大陸中樂南移的匯聚點,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澳門開埠以來的四百餘年間,有很明顯的音樂線索和潛在的豐富記錄,無論中與西、宗教與世俗、經典與民間各個範疇的音樂都有自己的發展線索和當代成果。同其他一些華人地區西來文化歷史較短或因各種因素有本土文化斷層的情況相比,澳門的這種中西碰撞、同存、共融、代代相傳的歷史傳統是頗具探討理由的音樂史個案。


期刊代号:D424
分类名称:台、港、澳研究
复印期号:2023 年 01 期

字号:

      [中圖分類號]J60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874-1824(2022)03-0048-12

      一、引子:歐洲“七藝”與藝術音樂

      音樂,作為一門縹緲於空間、展示於時間的藝術,美妙、和諧地繚繞於我們周圍,其深含不露的高貴——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使人品質、格調昇華的力量,是千百年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話題。音樂是人類心靈世界的表露,是一種精神或靈魂深處的美感需求。相對於繪畫、雕塑等視覺藝術而言,音樂屬於聽覺的藝術;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說視覺藝術是空間藝術,則音樂就是時間的藝術——視覺藝術的畫作、雕塑,是在空間概念展示的藝術;音樂有起伏,有快慢,有強弱,有各種不同的音色、音質,都是隨着時間的流逝而呈現。

      歐洲中世紀關於“七藝”的基本定義是:文法(Grammar)、修辭(Rhetoric)、辯證(Dialectic)、算術(Arithmetic)、幾何(Geometry)、天文(Astronomy)、音樂(Music)。除此之外,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方亦有一些相應或相似於“七藝”的群體文化概念,但無論何種概念或闡述,音樂都一定屬於其中的一個種類。以歐洲為代表的西方文化傳承在這方面有比較發達的哲理系統,而東方中國在孔子的時代,關於“樂”同其他文化概念方面也有很高層次的文化闡述——雖然風格和理念出發點不盡相同。這也説明,無論古今中外,音樂都是被哲人和相應學説系統所尊崇的藝術概念。

      不同的音樂有不同的形態,西方的藝術音樂由於其源遠流長、文獻豐富、傳承精密等特徵,是當今世界上為聽眾普遍接受的,或説是認受性較高的、同各民族音樂的個性型態並存的一個音樂藝術48體系。從廣義上講,整個歐洲由作曲者創作的具經典流傳特徵的音樂(除了民間自娛自樂的音樂外)都可稱之為藝術音樂或古典音樂。這類音樂從天主教早期儀式音樂發源,不間斷地在創作和理論總結中前行,同時有表演藝術家推動實踐,在歷史上承前啟後地不斷發展、良性循環。其基礎非常的紮實,既在演化中延續和保留着傳統精華,又在展現中持續演化出新的觀念、新的形態和新的風格,至為重要的是這個體系具有着強大、系統、全面的歷史資料承傳支持,其中包括了藝術、學術和技術等各類文獻,從而具備了它的科學性。就某種意義而言,這正是音樂屬於西方“七藝”中間的一個重要環節的體現。

      隨着西人東移,這類音樂也逐漸傳來東方,所謂“西樂東漸”中的“樂”,亦即是指歐洲的藝術音樂。

      二、歐洲早期藝術音樂同澳門天主教音樂的關聯

      而17世紀之後直到19世紀末的歐洲經典音樂,就東西方音樂學術界而言,是屬普遍較為熟悉、認知的範疇,而相對陌生的歐洲16世紀之前的藝術音樂,對理解和研究澳門天主教音樂尤為重要。

      16世紀及之前歐洲音樂的基礎,是天主教(Catholicism或Roman Catholic Church)的禮儀音樂(Liturgical music),這類音樂源遠流長,有很富足的歷史傳統。天主教是非常重視音樂的宗教,音樂不僅是儀式的必定工具,也是渲染宗教信仰、宗教心緒的重要途徑。教會禮儀音樂並非嚴格意義上的表演音樂,是一種為宗教禮儀服務的儀式化音樂。當時歐洲具有藝術規範特徵的音樂之呈現和發展,基本上都是在天主教禮儀如教會彌撒中顯現。歐洲16世紀或之前的音樂人群體,無論是作曲家、理論家還是表演藝術家,主要都是為教會服務,將音樂奉獻給天主,用音樂去祈禱——聖經認為音樂有雙倍的祈禱功用。為教會禮儀奉獻音樂的人士,很多都是史上有傑出貢獻的音樂大師級人物,圍繞教會的禮儀需要而從事相關音樂事業,在作曲實踐、演唱演奏或理論的分析綜合等各方面,都緊密配合天主教會禮儀的需求。當然,教會還有東西方之分——如東正教會(Eastern Orthodox church),①有新舊之分——如16世紀宗教改革後的基督新教(Protestantism)等,但音樂在儀式中的功能和重要地位不變。

      以近世歐洲藝術音樂中相對世俗化的所謂古典風格(Classical style)、浪漫風格(Romantic style),以及持續發展下來到19世紀末的後期浪漫(主義)風格(Post-romantic style 或Post-romanticism)的音樂為例,無論是技術還是學術,其最初的源頭,也是天主教的禮儀音樂。從某種意義上講,歐洲的早期音樂史,基本上就是一部教會音樂史,教會音樂家們無論在音樂技術、音樂藝術還是音樂學術等方面,都對西方音樂史有着巨大貢獻。歐洲後世的專業作曲家,在繼承這種文化遺產的基礎上創作世俗音樂新篇,同時也繼續以教會禮儀音樂題材或體裁作曲。從某種意義上講,迴避討論西方宗教音樂,尤其是基督宗教音樂,就無法討論西方音樂歷史。②

      澳門天主教禮儀中的音樂呈現,在作品技術和表現方式上有富足的西方意識,也有一些作品在西式作曲技法基礎上應用華人的民族音樂語言,但總體上確是以西歐傳統天主教音樂的風格為主。回觀澳門的狀況,將東西方的相應情況進行比較,深深感到澳門的天主教儀式音樂狀況在華人世界範圍裡,是一個很豐富典型的西樂東漸的文化現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