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7835(2022)05-0001-09 doi:10.13582/j.cnki.1672-7835.2022.05.001 诗言志。毛泽东作为熟悉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大政治家和思想家,在特定的政治背景下,或独自选读、或向党内领导干部推荐古典诗词歌赋、名人典故,以借古喻今、抒发政治思虑,实现历史与现实、政治与思想之统一,是毛泽东以不那么激烈的、较为含蓄的外在方式表达自我内在强烈情绪的重要方法。所谓“超读”,即毛泽东在阅读诗词典籍时,往往超出书中的“原意”,从书中挖掘和提炼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方法和策略。如,1960年5月22日下午至晚上,毛泽东在杭州南屏游泳池召集中央有关领导开会,在谈到苏联对中国内政的干涉时,他说:“因为这个干涉内政问题,就引起我再看一遍《东周列国志》。《东周列国志》中就是外国干涉内政相当多,多得很。我专看这一条,专找外国怎么样干涉内政。”①毛泽东结合特定政治环境有意找寻特定典籍进行阅读并超越典籍原意的这种“超读”现象,是毛泽东读书生活的精彩之处,亦是深化毛泽东研究的一个重要致思方向②。 基于“超读”的研究视野,在毛泽东的阅读史及相关批注中,有一首诗应值得特别注意。1962年12月22日,毛泽东在一则重要批示后面加写了《三垂冈》一诗并做出重要批语。很奇怪,毛泽东为何会在作出批示后还要加写一首诗呢?且时隔两年之后,1964年12月29日,毛泽东又再次默写了此诗。其内在缘由为何呢?目前,关于毛泽东手书《三垂冈》的相关研究,大都将其作为毛泽东感慨三垂冈历史之“奇战”、挥毫此诗之遒劲来解读,但这种解读没有准确结合实际甚至脱离了毛泽东默写《三垂冈》的具体时间、具体背景,显然是不全面也是不够准确的。可以说,《三垂冈》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唯一手书了两次的他人诗歌,集中表达了晚年毛泽东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特别是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共修正主义路线做彻底斗争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潜诉着其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前途命运和中国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深切忧思。对此,毛泽东采取了一系列战略举措予以应对。 一 借《三垂岗》直抒同修正主义做彻底坚决斗争的政治情感 要了解毛泽东手书《三垂冈》的政治意蕴,首先要全景式地深入呈现该诗基本概况及其涉及的历史情境。《三垂冈》一诗为清朝诗人严遂成所作。原诗为:“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要准确把握毛泽东借《三垂冈》抒发情感思绪的根本旨向,必须要先对《三垂冈》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情境有充分深入的了解。 本诗气势宏阔,主要讲的是后唐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和后梁朱温之间的战事。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特别是安史之乱后,陆续出现许多不受唐王朝控制的藩镇,势力最强大的主要有因平黄巢之乱受封河东节度使的李克用和受封宣武军节度使的原黄巢部将朱温。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和朱温虽同是唐末手握重兵的风云人物,但对风雨飘摇的唐王朝的历史态度却截然不同。朱温先是背叛唐朝参加黄巢起义,后又归降唐朝反过来去围剿黄巢农民军,最后又杀唐昭宗、废唐哀帝,建立后梁,可见是个随机而变、随利而变的机会主义者,是个无政治道德的人。而李克用却对唐王室忠心耿耿,坚定维护唐朝统治,坚决反对朱温对唐朝的背叛,并多次发起恢复唐室的勤王行动。李克用死后,其子李存勖继承遗志,继续讨伐朱温,最终灭掉后梁。可以说,《三垂冈》之诗所涉历史背景的主题主线就是后唐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与后梁朱温围绕“拥唐”“反唐”所进行的坚决斗争。此诗呈现出的广阔的历史空间、精彩的历史史实和鲜明的斗争格调正是准确理解把握毛泽东对《三垂冈》产生强烈精神共鸣、两次手书此诗情感思绪的主线。 在充分了解《三垂冈》的这一历史情境和主题纲领后,结合当时的国内外政治环境和毛泽东本人的政治考量、情绪情感,就能比较准确理解毛泽东以此诗言志的旨向。毛泽东第一次手书《三垂冈》是在1962年12月22日。《毛泽东年谱(1949-1976)》记载:当日,批示柯庆施将十月十四日编印的《宣教动态》刊载的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1960年8月整理的《列宁在第二国际反对机会主义的斗争》材料,印发华东局会议各同志。批示说:“此件很重要,请你印发会议各同志。大家读一、二遍,并讨论两天。”毛泽东在这个材料的最后一页写下了《三垂冈》,并指出这是“咏后唐李克用和其儿子后唐庄宗李存勖的诗”③。时隔两年之后,即1964年12月29日,毛泽东在集中讨论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相关问题的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再次默写《三垂冈》。《年谱》记载,这一天,他写信给田家英:“近读《五代史》后唐庄宗传三垂冈战役,记起了年轻时曾读过一首咏史诗,忘记了是何代何人所作。请你一查,告我为盼!”他根据自己的记忆,笔录了《三垂冈》④。 那么,毛泽东书写此诗的历史背景为何呢?毛泽东第一次手书此诗的时间是1962年12月22日,1962年是中苏论战和中苏交恶加深的一年!特别是在1962年年底,中苏两党积累下来的分歧和矛盾,发展到一触即发的地步。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和尊严,中国共产党人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同以赫鲁晓夫为首的国际修正主义做了坚决斗争,“论战中的思潮,归根到底,一种是革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潮,一种是反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潮。当前这场争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同现代修正主义者的国际规模的论战”⑤。1962年冬,苏共领导人利用一些欧洲的共产党相继召开代表大会的机会有组织、有目的地向中共代表团发起围攻。1962年11月,保加利亚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这次大会拉开了在一些党的代表大会上公开指名攻击中国共产党的序幕。12月2日,意共总书记陶里亚蒂在意大利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总报告里点名攻击中国共产党。随后在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和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对中国共产党的攻击调门越来越高,卷入的兄弟党也越来越多。12月12日,赫鲁晓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发表讲话,就中印边境冲突和加勒比海危机直接指责中国的原则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