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簡《五紀》新用字現象舉例

作 者:

作者简介:
石小力,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北京 100084)。

原文出处: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内容提要:

清華簡第十一輯收録的長篇竹書《五紀》,出現了許多新的用字現象,如以“矞、”表{規}、以“”表{廟}、以“”表{官}、以“鹹”表{咸}、以“”表{飽}等,給我們提供了若干新的認知,對古文字考釋和漢語字詞關係的研究有重要意義,本文選取其中幾例,加以介紹。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22 年 12 期

字号:

      清華簡第十一輯收録了一篇長篇竹書《五紀》,全文共有竹簡130枚,現存126枚,這是繼清華簡《繫年》之後的又一篇長篇竹書。本篇內容基本完整,是前所未見的先秦佚籍。原簡没有篇題,因其內容以“五紀”爲中心展開,擬題爲《五紀》。全篇藉托“后”,將五紀與五算、五度、五德等相配,構建了嚴整宏大的天人體系。簡文始論曆數,終歸人事,結構嚴整,層次豐富,對於古代天文曆數、國家治理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是先秦思想史、學術史的重要文獻。

      本篇出現了許多新的用字現象和新的寫法,給我們提供了若干新的認知,對古文字考釋和漢語字詞關係的研究有重要意義。本文選取幾例,加以介紹。

      一、以“矞、”表{規}

      戰國楚簡中,規矩之{規},最早出現在清華簡第六輯《鄭武夫人規孺子》一文中,寫作“設”,字形如下:

      

      在《五紀》中,規矩之{規}除了用“”字來表示,更多的是用“矞”字來表示:

      (6)矞(規)矩五度,天下所行。(簡45)

      (7)天下有德,矞(規)矩不爽。(簡46)

      (8)中正矞(規)矩,權稱正衡。(簡63)

      (9)矞(規)受天道,祀有常,后是矩。(簡87-88)

      (10)於天如矞(規),於神如矩,於人如度。(簡97)

      (11)夫是故后矞(規)矩五度,道事有古,言禮毋沽。(簡124)

      (12)由矞(規)正矩遂度。(簡126-127)

      (13)天下之成人,參伍在身,矞(規)矩五度。(簡127-128)

      在這些文例中,“矞”多與“矩”連用,無疑是用作“規”的。但是從古音看,規,見母支部,矞,喻母物部,聲韻皆有距離,傳世古書和出土文獻也未見二者通假的例證。程浩(2021)據《五紀》以“矞”爲“規”推斷“規”字的古音應當與物部比較接近①。大徐本《說文》分析“規”字的構形爲“从夫見”,學者據此多認爲“規”爲會意字。陳劍(2018:1-25)認爲“規”字實應分析爲“从矩省、見聲”。“規”字上古音在見母支部,“見”是見母元部字,二者聲母相同,韻部爲旁對轉。從聲紐看,“矞”雖然爲喻母,但从“矞”聲的“橘、繘”等字古音在見母,與“規”聲紐相同。從韻部看,“規”字上古音雖然在支部,但其聲符“見”在元部,與文部關係密切,而物部係文部對應的入聲,故韻部也相近。因此,從聲韻兩方面看,“矞”可以通作“規”。從通假例證看,从矞聲之字多可與元部字通用。觼,从得聲,古音在元部(參看段玉裁,2007:231;徐寶貴、孫臣,2001:81-82),其《說文》或體从矞聲作“鐍”。瓊,从得聲,其《說文》或體从矞聲作“璚”,或體又作“瓗”,从巂得聲,古音在支部,與“規”韻部相同,且“巂”與“規”有直接通假的例證。《禮記·曲禮上》:“立視五巂。”鄭玄注:“巂猶規也,謂輪轉之度。”孔穎達疏:“知巂爲規者,以巂、規聲相近,故爲規。”《說文》:“巂,巂周,燕也。从隹,中象其冠也。聲。一曰蜀王望帝,婬其相妻,慙亡去,爲子巂鳥。故蜀人聞子巂鳴,皆起云‘望帝’。”段玉裁注:“子巂亦曰子規,即杜鵑也。”因此,從音理和通假兩方面看,“矞”與“規”古音相近,又有輾轉相通的例證,二者應是音近通假的關係②。

      在《五紀》中,規矩之{規}還用“”字來記録,只有一例:

      (14)禮義所止,愛忠輔仁,建在父母,矩方(規)圆,行用共祀。(簡17)

      簡文“矩方”和“圓”並舉,矩是劃“方”的工具,“”應是劃圓的工具,讀“規”甚爲允恰。从彳,耑聲,古音在端鈕元部,與“規”字的語音關係,黃德寬(2021:95)指出:

      規,支部字,古音支部字與歌部音近,對轉與元部“耑”聲字相通。或以爲“規”爲形聲字,从夫,見聲,如小徐本《說文》,“見”爲元部字,與“耑”聲字相通。義楚觶之“觶”字作“耑”“鍴”,“觶”,支部字,从元部“單”聲,異體又作“”。參看王國維《釋觶觛卮》,收入《觀美集林》卷六,《王國維全集》第八卷,浙江教育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二○一○年,第一九一至一九二頁。

      二、以“”表{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