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的全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浪潮,给人类语言多样性带来了毁灭性的冲击,人类语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灭绝,而一种语言的灭绝无疑意味着一种文化或文明的消亡,因此,挽救和保护濒危语言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全球性问题,语言濒危的严重性和语言保护的迫切性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庄初升2017)。 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对于方言区的人来说,方言就是他们的自然母语。中国的众多方言中,闽、粤、客三大南方方言近数百年来还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播迁到境外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还是全世界各大主要华人社区的重要交际语言。具体而言,闽方言分布在中国的福建、台湾、广东、海南、浙江等省以及东南亚多个国家;粤方言分布在中国的两广、港澳以及东南亚、澳洲、美洲和非洲等多个国家;客方言分布在中国的广东、福建、江西三省的结合部和广西、四川、湖南、海南、香港、台湾等省区的部分地区,以及东南亚、南亚、非洲和美洲等多个国家。 整体而言,当前闽、粤、客方言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濒危方言,看似不存在语言保护的现实问题。但实际上,闽、粤、客三大方言内部差异性较大,如闽方言就有闽南话、闽东话、莆仙话、闽中话、闽北话等次方言之分,彼此之间完全无法通话,它们都已出现了程度不等的衰变迹象,有的位于边界的次方言甚至已经走向了濒危境地。我们认为,闽、粤、客方言在中国的语言战略和语言生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是极为宝贵的语言资源和文化资源,其衰变迹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有意识、有组织地对闽、粤、客方言进行保护传承,阻止其颓势进一步加剧。 二、闽、粤、客方言在中国语言战略和语言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近数百年来,闽、粤、客三大方言随着离乡的华人而播迁境外,顽强生存至今,成为海内外华人社区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郭熙(2020:24)针对新时代海外华文教育事业发展提了若干建议,其中一条是“重视海外汉语方言的作用”,因为“在海外华语传承中,人们似乎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中文标准语的教学和推广上,对方言在海外华人社会维系和中华文化传承的作用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就中国台港等地区来说,也应予以重视。 台湾的汉族人有“本省人”和“外省人”之分,“本省人”指明末清初以来一直到1945年台湾光复之前主要从福建、广东移居台湾的闽南人和客家人,基本上使用闽南话和客家话;“外省人”指1945年台湾光复之后移居台湾的大陆人,尤其是1949年后随国民党当局迁台的大陆人,总数有几百万之多,早期使用各地方言和“国语”,目前许多人兼通闽南话。香港人主要是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初从内地移居香港的人士及其后裔,也有香港受到英国统治之前一直居住在现时新界地区的“原居民”,包括“围头人”“客家人”“疍家人”和“福佬人”等。早期港人使用的方言五花八门,但是由于来自珠江三角洲说粤方言的“广府人”占大部分,加上来香港定居的“广府人”中不乏商人和知识分子等上流社会人物,所以以广州话为标准的粤方言很快成为香港市区的通用语,其他方言目前仅限于在部分家庭内部使用。澳门在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登陆之前,主要有闽南籍的渔民居住;此后人口增长较快,主要来自邻近的广东省粤方言区,因此直至今天澳门华人的通用语言仍然是粤方言。 海外有闽、粤、客方言的国家不少,如新加坡、菲律宾、文莱等以福建闽南话为主,泰国、老挝、柬埔寨等以潮汕闽南话为主,澳洲、美洲国家和越南等以粤方言为主,毛里求斯、苏里南等以客家话为主(客家话还是苏里南的法定语言)。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则闽、粤、客三大方言的使用人口都为数不少,马来西亚早期以闽南话较为强势,近几十年来逐渐让位于粤方言。尼古拉斯·奥斯特勒(2005/2016:135)指出:“闽方言、客家话和粤语这些东南地区的方言至今仍在海外华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罗福腾(2019:135)根据维基百科网页以及马来西亚2001年政府统计局的数据,列表统计了南洋各个国家的人口规模、华族人口与官方语言、方言的基本情况,援引如下(原文“占比”的计算有误,本文重新计算)。
表1“方言”一列,“福建话”“潮州话”“泉漳闽南语”“闽东语”“闽南话”都是闽方言(实际上还有海南话没被统计进去),“广府话”“广东话”“粤语”“广州话”都是粤方言,“客家话”“客家语”都是客家方言。 总之,不论是在近代还是现代,台港澳及海外华人社区所使用的方言以闽、粤、客三大方言占绝大多数,闽、粤、客方言无疑成为台港澳同胞及海外华人华侨重要的族群标志。众所周知,闽、粤、客方言的实际应用还经常与国家安全问题交织在一起,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特别值得关注。 在台湾,日据后期日本侵略者在竭力推广日语的同时禁止使用闽南话。光复之后国民党当局大力推广“国语”,削弱包括闽南话在内的各种本土方言,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更是严令学校、媒体和电影等禁止使用方言;1987年之后从允许课外学习方言到允许学校进行方言教育,到了1996年以后包括闽南话、客家话等在内的乡土语言甚至登堂入室,作为选修课正式纳入学校课程。2000年民进党上台之后,2001年秋季开始规定小学必修、初中选修乡土语言课程,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必须从闽南话、客家话、少数族群语等3种乡土语言选择一种学习。2003年3月,台湾教育事务主管部门废止已经在台施行30年的《“国语”推行办法》,企图取消“国语”的共同语地位,利用“台语”等所谓的乡土语言来与大陆的普通话进行切割。2016年重掌政权的民进党延续乡土语言的“国家语言”定位,企图在语言生活层面实施“渐进式台独”策略,消除中国认同,所有这些动向都值得我们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