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复杂性决定了翻译研究的理论功能不可能由某一个或少数几个理论话语系统实现,必须完善具有不同功能的多个理论系统,由它们分别或协调完成。然而,当今社会各种理论纷纷涌现,如何审视具体的理论系统,是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难以回避的话题。这种审视,既包含相关理论对自身的反思,又包括对外部环境或者其他理论的评述。在理论视角高度分化的今天,相对独立的理论系统既具有封闭性,又必须保持开放性。如果缺失了相对封闭性,系统便难以划定边界并保持自身相应的稳定性,无法有效地发挥功能;与此同时,任何理论都难以单纯地以完全封闭的状态生成与发展。翻译的复杂性引发了翻译研究视角的多样化及各种相关理论的生成,但无论采用何种视角,翻译研究理论话语一方面必须具有区分化比较的可能性,能够独立发挥功能,另一方面又必须与相关环境及其他视角在逻辑上存在关联。这种关联逻辑主要涉及3个方面: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系统自身。诚然,运用系统观来审视翻译,并非因为翻译具有某种可感知的系统性物质外形。在某种程度上说,系统其实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一种能够以整体的视角观照某类事物的工具。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纷繁复杂。但是,如果将整个世界视为一个大的系统,并将其中具有某种特征的事物看作相对独立的子系统,那么对于人们认识和把握其中的规律和特性无疑大有裨益。翻译无论作为一种沟通实践或理论建构,或者如赫曼斯(Hermans,2004:141)所言,是一种“被认可的社会现象”(recognized social phenomenon),它都是错综复杂的,既具有自洽性,又富含异质性。但是如果我们将翻译视为一个系统,一个具有“适应性、调节性、反思性及再生性的系统”(Hermans,2004:142),并且划分出相应的次系统,比如翻译文本系统、翻译认知系统、译者系统、翻译教育系统、翻译批评系统等,那么人们对于翻译复杂性的认识就会简单得多。 赫曼斯显然并非运用系统理论研究翻译的第一人。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伊文—左哈(Itamar Even-Zohar)就提出要将“翻译文学视为一个系统”,并且认为“翻译文学不仅是文学多元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还是其中最为活跃的系统”(谢天振,2008:221)。但在运用系统理论进行具体研究方面,赫曼斯的确成果斐然。在《系统中的翻译——基于描写理论和系统理论的阐释》一书中,他将翻译世界视为一个具有适应性的自我调节、自我反思及自我生产的系统(Hermans,2004:142)。虽然他认为构成翻译系统的因素包括实际的翻译(actual translations)和有关翻译的陈述(statements)两种,但在实际的论述中,他更侧重于讨论实际的翻译系统,即翻译实践系统,而对翻译理论系统着墨不多。因为在他看来,系统理论能使我们重新思考翻译在社会中的存在方式,开启将翻译看作社会系统的研究路径,为解决翻译研究学科的根本问题提供方案(Hermans,2004:150)。这显然与他的描写研究路径以及强调翻译操控的观点有关。 本文将关注翻译研究的理论话语,从系统的视角探讨译者行为批评及其关联研究的逻辑。译者行为研究和译者行为批评是我国翻译研究学者周领顺近十年来发展的两个概念。当前,在我国翻译研究领域,这两个概念以及以其为基础发展出的理论话语体系颇为引人瞩目。继2019年召开了全国首届“译者行为研究”高层论坛后,2021年又举办了第二届论坛,与会者围绕“译者行为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其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进一步推动了译者行为研究和译者行为批评的进一步发展。笔者也应邀参加了这两次会议,并在第二次会上作了《作为系统的译者行为批评及其研究逻辑》的发言,以系统理论为基础,探讨了“译者行为批评”及其研究的逻辑。本文思考的出发点在于:理论批评是理论得以健康发展的必由路径,对译者行为批评这一批评模式或者理论而言,同样需要展开研究或者批评,即针对“译者行为批评”的研究或者批评。基于这一思路,笔者拟将“译者行为批评”和“译者行为批评的批评”作为两个相互关联的系统,运用社会系统理论来审视其关联逻辑、自洽逻辑及发展逻辑。 一、系统的复杂性及其区分逻辑 以系统的视角审视一种理论,实际上就是以整体的观点来看待和处理研究对象,将其视为由许多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因素组成的整体。由此而言,翻译研究作为一个大的系统,它的维持与发展依靠多种功能各异的翻译话语系统的并存和分别运演。能够成为“系统”,意味着其本身预设了以下基础性条件:①该理论的各个要素(对象、目标、功能等)之间存在关联与互动的关系,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互动使某种事物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②相对独立的系统自身具有组织性诉求,也就是说,各要素在系统内是以等级关系存在和运动的,其位置并不相同,有的要素处于中心主要位置,有的要素处于次要位置;③一种理论话语的产生并非只是为了表明其自身的存在,而是为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谋求该理论话语的生存与发展。发展的逻辑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既有其内因,也有其外因。其中的关键在于,理论应该能够:①系统整合历史、当下与未来的关系;②处理好系统内外的关系;③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翻译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历史并不算长,自洽完备的系统理论体系也依然处于发展之中。虽然作为一门追求学术价值的独立学科,翻译学有其区隔于其他学科的边界,但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部分,它完全是一个开放、动态的系统,由其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次系统构成。翻译批评作为翻译研究的次系统,其本身又有其他的子系统,如文本批评、译者批评、功能批评、翻译行为批评、翻译现象批评、网络翻译批评、翻译教学批评、翻译技术批评、翻译政策批评、文化翻译批评等。次系统又有次次系统,在译者行为批评系统中又有个体译者行为批评系统、群体译者行为批评系统、自由译者行为批评系统和专业译者行为批评系统等。就此而言,译者行为批评只是作为翻译研究的一个子系统而存在和发展,其隶属于哪个母系统目前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