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一般现在时,需解释两个问题。一是既然“现在”稍纵即逝,那么说话时间是怎样与事件时间实现同时(coincidence)的?二是完成性(perfective)动词因不能实现同时性,本不能用于一般现在时,实际上它却大量地用于一般现在时,并表示非现在的意义,这个非现在意义到底是什么?作为一种抽象的语法构式或范畴,完成性动词所体现出来的这种多功能性一直是语言学、哲学研究的经典问题。本文试图从时间变化维度的视角给出一种新的解释。 2.一般现在时研究的困局 2.1 传统语法学注重描写及分类 Quirk et al.(1985:181-182)认为现在时“表示现在”有三种用法:状态现在、习惯现在、瞬时现在。“状态现在时”常用状态动词表示,通常不指称确切的现在时间,而是表达对诸如客观真理、谚语、地理位置的描述,以及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等等。“习惯现在时”常用动态动词表示,如(1a);“瞬时现在时”的用法包括体育解说、动作示范、施为句等,如(1b-c)。Quirk et al.(1985)还指出,一般现在时的非现在时间用法可表示过去、将来、想象或虚假的现在,分别如(2ac)所示。当其表示过去时常与交际动词同现,出现在图片说明及对作家、艺术家现存作品等的描述中;表示将来的典型情况是,它与确定的时间状语共现,表明某事件已被提前确定,不可更改,且必定发生;还可用来表示想象性叙述,只不过记叙的事件是虚构的。 (1)a.She makes her own dresses. b.Black passes the ball to Fernandez...Fernandez shoots!(体育解说) c.I pick up the fruit with a skewer.(施为句) (2)a.Martin tells me the Smiths are moving from No.20. b.His plane leaves for Ankara at eight o 'clock tonight. c.The flight leaves at eight. 然而,Quirk等人的描写及分类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缺乏概括性和理论抽象;二是未阐明不同用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及分类,回避了指称与非指称(陈述)用法的差异;三是未解释清楚不同的时间意义是如何产生的。 2.2 语言哲学注重“现在”的“点”“线”属性 Jespersen(1924:258)提出线性时间观点,认为时间是一维的,现在时间是一个点,如(3a)中的现在时间是过去与将来的分界点,不能延续。然而,在实际语言使用中,现在时间位置可由点扩大到区域,如(3b-c)。 (3)a.I pick up the fruit and put it in the plate. b.He is hungry /ill/dead. c.Water boils at 100℃. Reichenbach(1947:288)的时态模型提出描述时态的三个时间参数:事件时间、参照时间、说话时间。所有时态的时间结构都具备这三个参数。 Comrie(1985)认为时态是表示点与点之间的时间关系,一般现在时的基本意义总是定位说话时刻(现在)的情景,不考虑现实中的整体情景,不考虑情景是在过去还是将来,即现在时指情景的时间与现在时间是同时的。现在是一个时间点,不是一个时间段。情景时间是时间点或时间段。只有施为句才能符合事件时间和情景时间,同时也可以表达包括现在时点在内更长时间段里的情景,如Eiffel Tower stands in Paris。 Declerck(1991:14)认为时间零点(temporal zero-point,
)是句子所涉时间关系的源头,句中所涉情景的时间都直接或间接与之相关联。时间零点的存在不依赖其他时间,可以指向说话时间或解码时间,其他用法都是隐喻,即是从非现在区域到现在区域的视角转换。Declerck(同上:225)还指出,参照点(point of reference)和事件点(point of event)的说法不恰当,参照时间和事件时间通常比一个“点”要长(longer than a point)。 以上研究主要关注时间本体的意义,基本没有关注语言的使用,更没有关注时间的点何以能成为线这个根本问题。 2.3 语用学注重语用效果 Wallace(1982:210)指出用现在时表过去会产生生动的效果,因为现在时把过去发生的事件前景化了。相较于过去时和将来时,之所以用现在时描述可直接感知的事件,是因为现在时更可能具有前景功能(more figure-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