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52年湖南粮食大调运

作 者:

作者简介:
尹红群,历史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长沙 410081)。

原文出处:
当代中国史研究

内容提要:

新中国成立之初,按照中共中央部署,湖南进行了数额庞大的粮食大调运,自上而下建立了粮食调运体系,包括统一调度的政策、行政体制与运输体制。通过以工代赈等形式的民众动员,湖南粮食调运渐次展开。湖南粮食大调运产生的政策效果包括稳定物价、保证供给、支持解放战争与抗美援朝、救济灾荒和出口创汇等;从更深层看,粮食大调运在构建党和政府与农民的新型关系、建立新的经济秩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22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7;F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952(2022)05-0107-12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粮食调运是党和国家在经济战线的重大部署之一,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调运”①。粮食调运作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重要事件,学界对此颇为关注,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是立足于政策视角,从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取得效果的角度,研究政策缘起和工作推进②;探讨粮食调运的计划、组织、实施及与控制物价稳定市场的关系③。也有学者解析了1950年上半年粮食大调运的政治意义,认为这是一次巩固新生政权、心系人民利益、检验民心向背的政治行动。④从区域研究来看,有一些涉及四川、江西等省份新中国成立后粮食调运的资料整理与初步研究。⑤总的来说,对于粮食调运的研究亟待进一步拓展,尤其需要以地方视角和民众视角对更多的具体个案进行历史分析;对于粮食调运的历史作用和意义,同样需要超越粮食工作层面,从历史角度和社会层面进行总结;对于粮食调运与基层政权、财政经济体制的关系,粮食调运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等重要问题,均需要深入探讨。

      新中国成立后,湖南一直是全国稳定提供外调商品粮的省份之一,外调粮数量居全国第三位,大米调出量居全国第一位。⑥因此,湖南粮食大调运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本文以湖南为个案进行研究,以期洞见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调运体系的建立、运作以及其政策效果和历史意义。

      一、湖南粮食调运的政策与体制

      全国粮食调运缘起于党和国家在经济战线保障民生、打击投机资本与争取市场主导权的斗争,随着新的经济秩序建立而体制化,从传统的商业运作转化为政府行为,形成统一调度体制。作为新解放区和产粮大省,湖南在做好粮食征购的基础上,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结合省情,逐步建立和健全了粮食调运工作的政策与体制。

      (一)统一调度的政策及部署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央就开始筹划和实施恢复国民经济、建立新的经济秩序的工作。1949年4月至1950年2月春节前后,全国四次大的物价上涨使得物资调运、控制物价显得尤为紧迫,特别是上海等大城市面临着粮食供应短缺和物价波动问题,全国粮食调运成为紧迫的政治任务。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对东北、内蒙古、中南和四川的余粮进行统一调度。调拨任务最重的是中南地区,1950年1月13日,中共中央中南局和中原临时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调运公粮问题的决定》,号召各省委、省政府督率所属人员把调运公粮工作作为经济战线上一个重大战役。⑦3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进一步明确规定:“全国各地所收公粮,除地方附加粮外,全部归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统一调度使用……由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拟定全国范围的公粮调拨计划,以便达到合理使用的目的。”⑧

      为保证“统一调度”政策的落实,由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中财委)⑨在全国范围内统筹计划,各大区建立专门的运粮机构,各省也设立各级运粮指挥部,粮食、财政、交通、保险等部门均参与其中,粮食公司承担粮食调运的具体实施。1950年3月1日,中国粮食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⑩,承担控制物资、保障流通、掌握市场主导权的使命。自此,中央层级的粮食调运工作政策体系建立。

      (二)湖南粮食调运体制

      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长沙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在接管旧田粮处的同时,建立了湖南省粮食局。同年11月,湖南省粮食专业公司成立,原称华中粮食公司长沙分公司,次年4月15日改称中国粮食公司湖南省公司,内部组织设置储运科作为粮食调运的执行机构。(11)

      在粮食调运体系创制之初,湖南省运粮司令部是重要的领导协调机构。1950年1月,由中财委召集华东粮食公司贸易处、航业公司华中运输公司等成立湖南运粮委员会。4月1日,湖南运粮委员会改组为湖南省运粮司令部,负责全省运粮指挥工作。11月,湖南省运粮司令部机构进一步改组,强化领导职能,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袁任远担任司令员,省财政经济委员会、商业厅、财政厅的主要领导任副司令员,建立统一指挥系统。在调运粮食的各专区成立指挥部,由专员(或副专员)专署、专署财政科科长、工商科科长、粮食局局长、粮食或贸易公司经理及地方公安部门负责同志等担任正副指挥,统一指挥全专区粮食调运工作。县一级设运粮指挥部,由县行政部门或县财委领导,交、接、运三方派员参加,统一指挥全县粮食调运工作。此外,湘西行署也成立了运粮委员会,领导湘西三个专区指挥部。(12)上述组织的建立,为湖南省完成粮食调运的艰巨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公私兼顾的运输体制

      运输系统是粮食调运工作的关键环节。在运输形式方面,一方面要实现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与落后的交通工具相结合,水陆联运,以降低运输成本;另一方面需要充分借助各种运输力量,实现公私结合。根据湖南的交通特点,形成了多种性质的运输力量分工合作、公私兼顾的运输体制。

      在湖南境内,粤汉铁路及湘桂铁路沿线的粮食都是利用火车运输,一些火车站站长兼任运粮站的副指挥或副站长。(13)但是,湖南境内火车里程有限,贯通全省的只有粤汉线,浙赣线和湘桂线在湖南的里程较短。汽车是很便利的运输工具,不过,由于公路路况和车况不好,汽车无法承担大规模的粮食调运任务。

      湖南省内粮食调运以水运方式为主。“湖南的民船有七万艘,将近七十万吨,通行民船的河流有六十多道,共长九千公里,铁路只有一条,轮船航行里程有限,汽车虽然好,成本运费高,只有民船能装上货,到处都能跑,所以湖南的物资交流,主要是依靠民船担任。”(14)在开展水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公(国)营运输力量领导,私营运输行、民船联运社共同参与的运输体制,体现了“公私兼顾”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特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