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都城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市),靖康元年(1126)被金朝攻陷。金初称汴京,海陵王贞元元年(1153)更名南京,宣宗贞祐二年(1214)迁都于此。金哀宗正大九年(1232)蒙古军攻汴,次年城降;北宋末与金朝、金末与蒙古之间的这两次汴京战役中,①最为激烈且胜负攸关的是抛石交战。两战相隔百余年,其石材取用、抛掷技法和强弱之势,惊人相似。 抛石之战,即凭借人力、利用器械装置抛掷石弹的交战。其装置由抛射架、梢竿、绳索等组成,以石为弹,原作“礮”或“
”,也称“抛石机”“抛车”“霹雳车”等,后习称为“砲”。作为冷兵器的抛石战器,历史上早已有之。宋金时代的两次汴京战役中,这一战器的威力最大,发挥出历史上的极致效果,对战局走向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关于宋金时代两次汴京战事以及古代抛石装置问题的研究,学界已有不少成果,但对于两战中的抛石交战问题,尚没有细致探讨和总结。②本文即针对这两次战役中的抛石取用、装置技艺、投掷方式及双方战术水平、强弱之势对比等问题,加以分析讨论。 一、北宋时代抛石战器的重要作用 先秦时代,抛石装置已用于战事。之后历代沿用,不断有所改进。北宋高承《事物纪原》载:“今边城有礮(砲),盖出于(春秋)范蠡飞石之制,因事增广,遂为今法。”③宋金时代,火药已广泛用于军事领域,但作为冷兵器的抛石装置仍是战之重器,尤其是在城池攻防战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北宋时代,皇帝经常检阅砲车(抛射架)、砲场和抛射演练。如建隆二年(961)太祖“幸飞山军营阅砲车”。④太宗“尝诏督造礮(砲)具八百,期以半月,(赵)延进八日成,太宗亲试之,大悦”。⑤后代检阅的还有安肃门砲场、城北砲场等。⑥仁宗景祐时知制诰李淑言:“国初疆候未平,祖宗多亲阅试按礮角射。太平兴国后,筑台杨村,以备大阅。真宗咸平初,又辟斗场于东武原,发卒会射。其后再幸飞山教场,皆躬亲训练,示不忘武备。”⑦这里的“按礮角射”“筑台杨村”“飞山教场”等,均与砲石战备、抛掷演练有关。直至北宋末金兵第二次南下之际,钦宗还曾出郊“驾幸飞山营阅砲”。⑧ 仁宗时,曾公亮等奉敕编纂的《武经总要》中强调:“凡砲,[军]中之利器也,攻、守、师行皆用之。”⑨尤其是在城池攻防战中,抛石装置成为远距离攻击的重器之首。太宗雍熙三年(986),针对北征辽境幽州(治今北京市,辽南京)之事,参知政事李至认为:“金汤之坚,非石莫碎。”⑩坚固的幽州城池,只有靠抛石进攻去击破。南宋初,陈规在总结城郭防御时也特别提到:“凡攻守之械,害物最重、其势可畏者,莫甚于砲。”(11)“攻守利器,皆莫如砲。攻者得用砲之术,则城无不拔;守者得用砲之术,则可以制敌”。(12)可见,对于攻守双方而言,在所有战器中,威力最强、令人可畏的,就是这种抛石装置,且成败攸关,不可取代。 《武经总要》中记载的北宋砲具形制,有单梢、五梢、七梢、旋风、虎蹲等近二十种,并分别对其结构、性能、施放人数、列阵方位等进行具体说明,附以相关图示。“梢”指抛石之杆或竿。其中单梢砲(两种形制之一):用一百人拽,一人定放,石弹重二十五斤,可放八十步之外,抛射距离最远;七梢砲:二百五十人拽,二人定放,石重九十斤,放五十步之外,梢数及施放人数最多,抛射石弹最重。(13)据学者推算,一步为五宋尺,一宋尺约合0.31米。一宋斤约合0.6千克。(14)由此推知,上述单梢砲抛射距离八十步之外,即远至124米以上。七梢砲抛射石弹重九十斤,即为54千克。(15) 以上可见,至北宋时代,抛石装置已成为杀伤力最强的军事器械,平时有储备,经常有演练,时人对其战事作用已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如若发生战争,就抛石战而言,宋人显然具有良好的战备基础、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然而,在北宋末年的这次汴京战役中,宋人的石战威力,却湮没于金朝的飞石烟云之中。 二、宋金汴京战役中的抛石之战 (一)优势凸显的金人抛石进攻 据南宋岳珂《桯史》记:靖康元年(1126,金天会四年),金将粘罕(完颜宗翰)、斡离不(完颜宗望)扬鞭汴京城下,“令植砲四隅,随方而击之。城既引直,一砲所望一壁,皆不可立,竟以此失守”。(16)金人的抛石攻击,威力巨大,直接导致京城失守。宋失京城有诸多原因所致,但就抛石战而言,金军远道而来,难以携带更多辎重,军事技术也有所不及,何以能在拥有多处砲场、装备优良且演练有素的赵宋京师之地,交战月余以砲制胜,攻下“其高际天,坚壮雄伟”的汴京外城!(17)值得探究。 其实,在此战之前,南下金军在接二连三的攻城战中,也往往是凭借石战而占居上风。如靖康元年九月,金军攻破宋之太原(治今山西太原市),其“攻城之具,曰砲石、洞子、鹅车、偏桥、云梯、火梯,凡有数千。每攻城,先列砲三十座。凡举一砲,听鼓声齐发。砲石入城者其大如斗,楼橹中砲无不坏者”。(18)金人砲座集中,应声齐发,石大如斗,破坏力极强,坚守十个月的太原最终失陷。同年十月,攻宋中山府(治今河北定州市),城下营寨“立起砲竿一百余坐”。(19)十一月初陷怀州(治今河南沁阳市),“放虎蹲大砲、九稍(即梢),其大如七八斗栲栳(盛物器具)。每一砲到城,索网、粪土、大枋、楼上皆破”。(20)面对金人各类砲具的抛石进攻,这些索网、粪土之类的城上防护设施不堪一击。说明汴京战役之前的金人攻城,已大量使用砲石布阵,针对城上目标进行飞石袭击,充分发挥其石战的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