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历史初心与未来使命

作 者:

作者简介:
程霖,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研究院教授;夏艳秋,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 200433)。

原文出处:
中国经济史研究

内容提要: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国经济思想史作为一门兴起于近代社会经济大变革时期、致力于经世济国与富强中华的学科,更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所长。文章回顾百余年来学界前辈投身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初心及努力发现,每一代学者始终将总结中国经济思想的光辉成就、提供解决现实问题的历史借鉴、挖掘构建中国经济学的理论要素以及推动中国经济思想史走向世界,作为全力肩负的学科使命。未来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须在发展方向上紧扣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愿景,在治学方法上融通古今中外,在研究与探索中践行前述四个维度的历史初心,从而在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充分发挥学科价值。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22 年 06 期

字号:

      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兴起于近代社会大变革时期,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从形式上看,中国经济思想史以中国历史上各时期产生的经济观点、理论、学说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演变规律,应当是一门回首看、溯过往的学科。但若深究学科本质与历史脉络,中国经济思想史又是一门向前望、思未来的学科,以经世济国为己任,强调学以致用。百余年来,各时期仁人志士之所以要继往圣之绝学,挖掘前人在经济问题上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并加以重新审视,从根本上讲是为了思考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万世之太平,为实践探索提供积极的借鉴作用。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尤其当今世界处于动荡变革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中国正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历史关口,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更应秉承初心使命,发挥学科所长,继往开来,砥砺前行。本文拟溯本清源,总结回顾百余年来学界前辈探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初心及努力,温故知新,重新审视这门学科的独特价值和中心任务,以期为学科的发展深化提供参考。

      一、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历史初心:经世致用、富强中华

      近代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均经历从传统向现代的深刻转型。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立足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在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中思考“变革”与“富强”这两大时代主题。通过梳理历代学人关于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定位、研究对象与意义的认知,可将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历史初心归纳为四个维度:一是总结中国经济思想的光辉成就与世界意义,将树立自信、复兴文化作为首要任务;二是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历史借鉴,将根除时弊、富强中华作为根本目的;三是为构建中国经济学提供理论要素和历史启迪,将立足本土、选择创新作为内生动力;四是向海外传播中国经济思想,将走向世界、贡献智慧作为必由之路。

      (一)首要任务:总结中国经济思想的光辉成就与世界意义,树立自信,复兴文化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延绵五千多年,历经数个社会经济转型与学术思想繁荣期,积淀了底蕴深厚、内容丰富、涉及广泛的经济文化遗产。无论是光辉灿烂的古代,还是历经曲折却自强不息的近现代,都产生了许多内涵丰富而独特、具有分析性和创新性的经济思想。近代以降,数代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人始终将总结中国经济思想的光辉成就、从全球范围考察其历史地位和世界意义作为学科首要任务,以图在世界文明之林树立文化自信,赓续中华文脉、烛照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近代中国在民族危亡之际,总结传统经济思想的光辉成就成为觉醒国人迫切找寻文化自信的历史必然。自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卷入世界经济文化浪潮,欧美经济思想开始流行于中国,而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却从未对自身的经济思想进行过系统梳理与历史研究。中西方在经济实力与经济学说方面的双重差距刺痛了国人朴素的民族自尊心,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着手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试图从古人思想中挖掘闪光点、找到不逊于西方的经济思想。1926年,中国第一部以“经济思想史”命名的著作《先秦经济思想史》出版,作者甘乃光认为中国古代虽无经济学但有经济思想。①1936年,李肇义在其留法博士论文中指出,先进的经济科学需要繁荣的经济,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不同于古希腊和罗马的、高度发达且系统化的经济体系,因此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在世界经济学说史上具有令其他文明相形见绌的重大意义,并曾对法国重农学派产生重要影响。②同年,马寅初表示,“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古先圣哲经济思想之灿烂,较之欧美各国,未遑多让,惜汉后儒者以言利为讳,经济思想遂少系统的发展,海通以还,西学东渐,欧美经济思想史,遂亦风行于我国矣,而研究中国经济思想者,尚鲜其人,能无憾乎”。③唐庆增则称其撰写《中国经济思想史》就是希望能引起国人研究我国经济思想的兴趣,④并主张“中国经济学说,发达确在西洋各国之先也”。⑤上述前辈学者的探索,拉开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系统研究的序幕。虽然彼时的研究视野主要局限于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但从前述论述中可知,发端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之际的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本身就蕴含着国人摆脱文化自卑、树立文化自信的学术渴求。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学者积极地对中国经济思想史进行研机析理的总结。有研究认为,“我们祖先的经济思想”放在世界经济思想史中也堪称是“一群灿烂的明星”,“足以使那些‘言必称希腊’的人惊为奇迹,也可以证明那些认为东方国家的经济分析还不如欧洲中世纪的现代美国庸俗经济学者是何等的愚昧与无知”。⑥1980年,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成立,其创会宗旨正在于“为了很好地推进对旧的经济思想遗产的整理和即将涌现的新的经济思想成就的总结”。⑦

      为客观准确地评价中国经济思想的价值和地位,许多学者主张用现代科学方法加以总结,并进行中外比较研究,进而了解“我们祖先在他们的历史条件下,曾经为经济学说作出过什么贡献”。⑧赵靖曾“痛感中国经济思想史这门学科迄今还很不普及”,因此主张“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整理总结祖先留下的这些内容丰富瑰丽的经济思想遗产,以“提高我们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⑨巫宝三也指出,为了“破除一般轻视我国古代无何经济理论的观念,树立民族自豪感”,必须系统梳理“悠久而丰富的古代文化中的经济思想”,并认为“中国古代经济思想论著中,确实有不少卓越的至今犹烁发光辉的经济分析”。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