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是提高生产与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具有深远影响。虽然我国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但自然资源过度消耗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渐凸显。兼顾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双向引导,化解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困局已刻不容缓。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两山理论”,对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做出明确阐述,并强调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2022年全国两会指出,自然资源领域是“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后续将持续深化落实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能。可见,驱动自然资源领域体制变革、加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化解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全面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正是客观评估自然资源应用情况、落实多项修复举措的关键所在。 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可以视为我国生态风险管控的有力防线,能显著增强各地区协调资源环境破坏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的能力,对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功能,审计机关长期致力于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在保证数据有效性、准确性与及时性的同时,做好各层级生态风险信息传递及对外公示。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信息量爆炸式上涨,为审计机关现有业务运行模式带来一定挑战。智能财务体系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财务领域的有机结合,从管理模式、流程、数据三个维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业财融合与价值创造。凭借智能决策、智能预测、智能分析功能,智能财务体系对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具有技术创新驱动作用,可大大推动其在技能需求、思维、管理、财务等多个层面实现变革。综上所述,本文重点梳理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理论框架,并对智能财务体系应用于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的可行性展开深层次探讨。立足于此,对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模式进行重构,并提出应用与推广建议,希冀强化该范畴审计职能、辅助审计决策。 二、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的理论框架 依据审计署的划分标准,审计可分为财政审计、金融审计、企业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资源环境审计及涉外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是资源环境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延伸与交叉,具有实施特殊性。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从拟订具体审计方案开始,历经组建审计小组、审计工作开展、审计报告完善、审计对象意见征求流程,最终形成审计报告(详见图1)。该审计理论框架主要以审计目标设计为逻辑起点,结合审计目标界定审计内容,依据受托责任理论确认审计主体,最终实现审计工作有序开展。
1.审计目标设计。审计目标是指导审计工作开展的重要指南,通常表示审查审计对象期望达到的目的。由于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诞生于经济转型和环境破坏大背景下,旨在促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安全,故可将其细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其中,总体目标为考察有关部门管辖范围内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发展,以及环境资源保护工作是否做到位。在此基础上,可建立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追究制,将各层级权责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具体目标设置包括三个阶段,即审计试点阶段、审计初期阶段、审计常规化阶段。试点阶段奠定了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基础,用以确定审计范围与实际存量。通过展开试点审计,可以实现数据初步收集,了解不同地区对自然资源资产的监管、使用、保护情况及重点问题。审计初期阶段侧重于核查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考量审计是否合理、科学、全面,是否适合长期使用,以及是否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为后续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将初步审计结果录入各地相关部门政绩考核范围,为我国从事自然资源资产保护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体系完善提供助力。审计常规化阶段旨在全方位检验审计实施效果,确立并形成完备的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制度。这一阶段着重探查现实情况与预期总体目标的出入,包括政策执行和措施实施程度、人民群众满意度。 2.审计内容界定。自然资源资产特殊性审计的内容较为丰富(详见图2)。其中:海洋、林业、矿产、土地领域都重点围绕资源保护、利用、开发、政策落实等情况进行审计;水资源、大气则围绕管理、资源投入、污染防治计划执行、环境治理成效等方面进行审计。具体而言,土地资源特殊性审计强调建设用地使用效率和耕地保护,着重关注耕地占补均衡、基本农田、三线划定、规划衔接性、土地整理项目建设成效等内容;矿产资源特殊性审计围绕矿山治理和开发展开,包括退耕还林工程、公益林保护情况、森林覆盖率、地方自然保护区管护情况、森林占用情况等内容;海洋资源特殊性审计囊括海洋保护区、海水养殖、海洋水质、岸线保育、围海造地、海洋功能分区利用等内容;草地资源特殊性审计侧重于保护和治理,注重“三化”治理、草原征占用、退耕还草工程、国家基本草原保护等内容;水资源流动性较强,属于跨尺度立体空间,其特殊性审计着重强调防污和截污情况治理,重点关注饮用水源地保护、水质情况、湖泊治理、城市污水管网覆盖率、入河排污口设置等内容;大气资源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显著影响,其特殊性审计着重关注空气质量和检测,包括大气污染物防治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