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持续进行,财政预算资金收支总量连年增长,财政资金的支出也愈加以民生为重点服务对象,由此社会公众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越来越重视。政府的受托经济责任在不断扩展,国家审计模式也不断丰富,开始从单一的财务审计转向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的多元审计模式。现阶段的预算审计监督,重在推动国家监督体系构建,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对于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而言,对公共受托责任信息需求的审查监督体现在监控中央部门是否依法执行了全国人大批准的预算,并披露了预算执行及相关情况的信息。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审计的作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政府审计一大重点内容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进一步完善势在必行。开展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有利于审计署加强对各部门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从而督促其有效履行公共受托责任、有效增强国家治理体系免疫功能,进而推动各部门提高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教育部是主管我国教育工作的中央财政一级预算单位。作为政府审计考察的主要内容之一,教育部本级及下属单位的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对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现行市场经济体制中动态调整的人才需求机制对教育部统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完善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出了新要求。教育工作的高效推进离不开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监督和促进。 一、教育部年度预算执行审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审计署每年的6月份左右会对上一年度中央各部门预算执行及相关情况审计结果进行公告,通过发布报告改善部门激励与监督机制,影响部门人员的行为动机、逻辑与评价方式,提高财政预算资金筹集、分配和使用的透明度。表1总结了教育部2010~2020年的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情况。 如表1所示,自2010~2020年,教育部年度预算执行审计发现的预算执行方面的问题金额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与此同时,审计查出的问题个数却呈现出上升趋势,这说明部门预算执行工作仍然需要改进。对教育部各年预算执行审计查出的问题类型及个数统计如表2所示。
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告中反映的具体问题来看,教育部年度预算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为八类(见表2):(1)预算编制管理问题,具体包括收支及结余资金等未纳入预算管理、代编代报下属单位预算或该编报的预算未编报、编报重复或者虚假预算、预算编制未细化或不完整、预算申报材料不全等;(2)基本支出问题,主要包括无预算或超预算支出、违规向职员发放津贴补贴、虚报冒领财政资金、擅自扩大支出范围、违规或超预算超标准的“三公”经费及会议费、调剂使用日常公用经费和人员经费、未执行政府采购程序或不按规定超预算超标准执行政府采购、虚列支出等;(3)项目支出问题,主要包括扩大支出范围、以拨作支、自行调剂挪用挤占项目资金、预算执行进度缓慢、未及时进行项目竣工结算、违反国家招投标规定、超概算的投资项目、违规或超标准构建办公用建筑物等;(4)非税收入收缴问题,包括违规的收费收入,违规向其他单位、下属单位或所属企业等转嫁费用,非税收入未上缴、未纳入统一管理、未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固定资产违规出租收入,数据信息未经批准出售的收入等;(5)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包括违规出借资产、违规对外投资、违规购买理财产品、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的管理问题、结余资金管理问题等;(6)财务管理问题,具体包括票据管理不规范,往来款长期挂账未及时清理账户等,核算不规范、不正确、不完整,违规从零余额账户向实有资金账户划转资金等;(7)绩效管理问题,主要包括绩效目标未完成、未按规定开展绩效评价、专项指标衡量性较差、自评无依据等;(8)其他问题,如退休干部未履行审批程序、超龄兼职等。
在前述八类问题中,预算编制管理、基本支出、项目支出、非税收入收缴、国有资产管理这五类问题发生次数占比均在10%以上,出现频率较高。这五类问题出现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基本支出(26.53%)、预算编制管理(19.39%)、项目支出(14.29%)、非税收入收缴(11.22%)、国有资产管理(11.22%)。 在部门预算执行存在的八类问题中,预算编制管理、项目支出、基本支出、非税收入收缴四类问题涉及金额较大,其中预算编制管理问题十年间共涉及金额202394.23万元(见下页表3),占比46.23%,接近半数,因此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这些问题。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问题发生频率或从问题涉及金额来看,预算编制管理、基本支出、项目支出、非税收入收缴四类问题都是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所审计出的重点问题。具体对这四类问题的内容进行分析,又可发现以下“高频”问题: (一)“三公”经费及会议费问题 尽管政府始终强调对“三公”经费和会议费严格管理,但是仍存在部分部本级或下属单位超预算超标准或者无预算列支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经费、公务招待费、会议费的情况,更有甚者向其他单位或下属企业转嫁费用。 如下页图1所示,除少数年份外,教育部的“三公”经费及会议费几乎每年都能审出一些重要问题。在审计署公布的教育部2017年度部门预算执行方面存在的共计20项主要问题中,涉及“三公”经费及会议费的问题占5项,问题金额合计318.82万元,达到了十年中的峰值。由于2010、2011、2016三个年度基本支出主要问题数为0,2019年基本支出问题数为1个,相应的,“三公”经费及会议费问题占比也均为0。尽管2020年度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查出的4项基本支出问题中不包含“三公”经费及会议费问题,但其余6个年度“三公”经费及会议费问题数占基本支出问题数的比重几乎都超过了50%。总的来说,“三公”经费及会议费的违规是基本支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且根据线性趋势来看,其发生频率呈现上升趋势。 通过分析比较各年审计结果,“三公”经费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因公出国(境)团组超标准超计划超预算、部本级为外单位人员负担出国经费、未编制因公出国(境)计划却实际组织出国团组、持因私护照出国并从下属企业支付相关费用、因公出国(境)费用未按规定在决算(草案)中填报;外事接待费预算未细化、年度决算少列公务招待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