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辞书的英译三合:“义、体、气”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志强,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典籍翻译、对比语言学、先秦古典学(上海 200234);徐剑,博士,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对比语言学(江苏 徐州 221116)。

原文出处:
外国语

内容提要:

《尔雅》作为古汉语辞书的代表性典籍,有其独特的复合型文本特征。要在英译时充分呈现其复合型文本特点,需要构建符合其自身特点的翻译标准。以文章翻译学“义体气”三合理论为指导,根据《尔雅》多功能文本的特点,可以从七个层面构建该汉语辞书的英译标准,即基于“义合”的汉英义素相合、注疏理据相合、术语涵义相合,基于“体合”的释义结构相合、汉字要素相合,基于“气合”的典籍文脉相合、训诂诗韵相合。《尔雅》英译的多元标准,可为其他汉语辞书典籍英译提供借鉴。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22 年 10 期

字号:

      古汉语辞书英译是典籍外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尔雅》作为古汉语辞书的代表性典籍,也是儒家十三经之一,其英译研究对辞书典籍外译具有重要的范本意义。与其他核心典籍相较,西方汉学家虽曾对《尔雅》有过译介,但均未能完整呈现该书的原貌。据现有文献来看,英语世界最早的《尔雅》译介,当属美国来华传教士裨治文(Bridgeman 1849)在《中国丛报》对其所进行的评点介绍(胡芳毅、李海军2021)。此外,瑞典汉学家高本汉(Karlgren 1931)、奥地利汉学家讷色恩(Rosthorn 1975)都曾有专文对《尔雅》进行介绍和讨论。英语世界较具影响的《尔雅》研究见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汉学家柯蔚南(Coblin 1972)和卡尔(Carr 1977)分别在其博士论文中对《尔雅》一般词语和动植物词语进行译介和评注,就《尔雅》研究的深广度而言,在西方汉学界迄今未有出其右者(李志强、赖春艳2021)。此外,虽然也有少数传教士和汉学家对《尔雅》有过零星论述,但总体而言,研究均未能深入,且评价褒贬不一(Legge 1885;Bodman 1954;Thern 1966;Lacouperie 1966;Needham 1971;Goldin 2001)。总而言之,除了少数对《尔雅》进行深研的汉学家之外,大部分西方学者对于《尔雅》这部汉语辞书典籍的价值,并未有十分恰当合理的认识。《尔雅》作为儒家经典,是构成中华文化典籍的核心文献,如果其功能、地位和意义不能在英语世界得到充分理解和呈现,这无疑是中华文化外译的一个缺憾。

      一、《尔雅》英译的学术价值

      《尔雅》作为辞书典籍,是一种特殊的复合型文本,在语篇构成上具有多元性特点,这也决定了其英译的多重学术价值。首先,《尔雅》作为古汉语语言学著作的代表,是训诂辞书的滥觞,也是古汉语语言学著作的重要范本。《尔雅》首创多种释义方式,从汉代的《方言》《释名》《说文》,到后世的《广韵》《玉篇》《康熙字典》等,多依此书体例而作。然而,“中国的典籍翻译,经史子集各种文献可说都已有了尝试和实践,唯独字词书的翻译、特别是几本经典辞书如《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韵》《玉篇》等,好像都还没有外文的译本”(潘文国2016),《尔雅》英译有填补此项空白的意义。其次,作为最早的百科类名著作,其按意义分类编排的类书体例被后世雅学百科著作所仿效。《尔雅》全书不过一万字左右,在其后出现了许多增广《尔雅》或仿《尔雅》体例编辑的辞书。自三国时的《广雅》开始,历代雅书层出不穷,及至明代《通雅》,全书体量已达三十万字,可见《尔雅》对后世辞书影响深远。作为中国传统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雅书的英译也亟待展开。第三,《尔雅》作为儒家十三经的小学部类,与其他各种经籍一起,构成中华文化核心经典的文类全景图。但与其余儒家十二经的译介相比,除了西方汉学家为数寥寥的节译本,目前的典籍英译研究对《尔雅》鲜有关注。缺少《尔雅》,儒家群经就缺少了一种重要典籍门类,中华传统文化的外译便未能实现对文化核心经典在内容、体例、功能上的全貌呈现。第四,作为古汉语百科术语集,《尔雅》以“语言——人——自然——生物”为序,收录亲属、建筑、器物、音乐、天文、地理、山川、河流、动物、植物等各种事类术语,“《尔雅》解释词语的先后次第和百科名词的分类布局大致反映了儒家的思想观念,体现了当时的文化科学知识结构”(徐时仪2021)。因此,《尔雅》作为可以体现先秦时期文化的术语集,是中华传统文化外译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尔雅》英译对当下的先秦典籍英译有词典参照功能。作为先秦典籍词汇之渊薮,《尔雅》中无论是一般词语,还是百科术语,皆出自先秦十余部典籍。对这些先秦典籍进行外译,会遇到许多当下罕用的文言字词,对这些词语或术语在具体语境下的意义理解,究竟其内涵义和外涵义如何确定,英译词如何选取,需要进行语文学考证和语义理据研究。在这个意义上,《尔雅》英译本可为先秦典籍英译提供汉英词汇对照。

      二、《尔雅》的复合型文本功能

      上文所述《尔雅》英译的价值和意义,应和《尔雅》复合型文本的多种功能。《尔雅》文本属性的多元性,决定了其文本功能的多元性。不同时期,人们对《尔雅》的功能有不同理解。根据《玉海》所载,《尔雅》始于周公相周成王之时,周公制礼,以导天下,著《尔雅》一篇,以释其义礼。此后,孔子曾教鲁哀公学《尔雅》([宋]王应麟2003:824)。由此可知,《尔雅》曾是王室教育的重要内容。及至汉代,汉文帝广游学之路,除设立五经博士之外,又设《尔雅》博士([东汉]赵岐1998:3),汉武帝时犍为文学《尔雅注》是其最早注本。此时,《尔雅》被视为讲授五经的重要工具性文献。时至晋代,经学家郭璞评之为“九流之津涉,六艺之钤键,学览者之潭奥,揔翰者之华苑也”([晋]郭璞,2010:3)。南北朝时文评巨著《文心雕龙》指出,欲解“诂训茫昧”,须“通乎《尔雅》,则文意晓然”([梁]刘勰2012:25)。及至唐代,《尔雅》作为儒家典籍,被刻入开成石经。宋代邢昺称《尔雅》为:“先儒授教之术,后进索隐之方,诚传注之滥觞,为经籍之枢要者也”([宋]邢昺2010:1)。清代《四库全书》则将《尔雅》划归为经部小学类([清]永瑢、纪昀1999:222)。

      从历时角度看,不同时代对《尔雅》的认识各有侧重,这正是其文本功能多元性的表现。当今,《尔雅》于现代汉语的实用性虽有所消减,但其作为经学、文献学、训诂学、类名学、术语学的典籍价值依然重要。《尔雅》不同体例特征为后人所效仿,并发展成不同文类,沿用至今。从成书过程来看,《尔雅》以《释诂》为范本经由历代增益而成。《经典释文序录》说:“《尔雅》周公(所作),复为后人所益”([唐]陆德明2008:27)。其《疏证》云:“《释诂》一篇,盖周公所作。《释言》以下,或言仲尼所增,子夏所足,叔孙通所益,梁文所补,张辑论之详矣”([清]吴承仕2008:27)。成书之后,《尔雅》体例又被后人所效法,成为不同文章类型的范本,辞书类诸如《释名》《方言》《说文》,百科类诸如《广雅》《通雅》,综合类诸如《吕氏春秋》《淮南子》等。

      可以看出,《尔雅》是一个具有多功能属性的复合型文本,这种复合型特点表现在:它既是儒家经学的核心典籍,也是古汉语语言学著作,又是一部百科类名著作,还是先秦时期文化科学术语集。此外,《尔雅》的汉英对照本,还可作为典籍英译词典的参考。鉴于《尔雅》文本类型的多元属性,《尔雅》英译也不能只将其按某一种文本类型处理。《尔雅》英译文本的构建,需要传递其作为古汉语语言学著作、百科类名著作、儒家经学典籍、传统文化术语集、先秦典籍英汉双语词典等多种类型特征,才能基本呈现出《尔雅》复合型文本的全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