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模糊”还是“战略清晰”?美国“以台制华”的政策争论与实践逻辑

作 者:

作者简介:
阮建平,经济学博士,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武汉大学中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叶茹琪,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湖北 武汉 430072)。

原文出处:
边界与海洋研究

内容提要:

近年来,美国掀起了对台“战略模糊”还是“战略清晰”的大讨论,其背后是美国日益将台湾纳入其对华战略竞争轨道的战略考量。从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美国在持续强化与台勾连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发动盟友一同加强对台支持,推动台湾议题“国际化”。通过加强与台湾的军事、经贸与科技合作以及帮助其拓展“国际空间”,美国不断强化台湾作为对华情报收集、地缘牵制、产业封控和意识形态攻击的支点作用,使台湾由牵制中国崛起的潜在棋子变成对华战略竞争的前沿先锋。面对这一形势,中国要进一步将“反独”与“促统”结合起来,以强化反分裂军事斗争准备为后盾,通过全方位的“成本强加”方式加剧美台勾连的成本和风险,逼迫其回到正轨。


期刊代号:D424
分类名称:台、港、澳研究
复印期号:2022 年 06 期

字号: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为复杂敏感的问题。为确保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美国长期以所谓的“战略模糊”来维持两岸的“不统”“不独”“不战”状态。但近年来,美国国内逐渐有人提出要放弃“战略模糊”的传统方式、实行“战略清晰”,由此加剧了中美关系的紧张,引发了各方的严重关切。

       一、“战略模糊”与“战略清晰”之辩

       尽管美国内部不时对其台海政策进行讨论,但长期以来基本维持了“战略模糊”的传统方式。随着近年来对华战略竞争的展开,美国全面加强与台湾当局的勾连,逐渐突破传统交往限制,不断加剧台海局势的紧张,其背后是美国内部关于对台“战略模糊”还是“战略清晰”的大讨论。

       (一)支持“战略清晰”的观点

       支持“战略清晰”的人强调,在传统军售不足以增强对华威慑的情况下,转向“战略清晰”有助于提高对中国的威慑,从而降低台海战争的可能性,维持台海现状。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哈斯(Richard Haas)和大卫·萨克斯(David Sacks)发表的《美国对台湾的支持必须是明确的》是这一观点的典型代表。他们认为,“战略模糊”曾经发挥过双重遏制的作用,但在当前局势下,美国首要关注的问题显然不是阻止“台湾独立”,而是要增强对军力不断增强、日益自信的中国的威慑,美国应宣布愿意协防台湾。他们声称,“战略清晰”是在“一个中国”政策的前提下进行的,并不意味着美国承认“台湾独立”或升级与台湾的关系,也不涉及共同防御条约或与台湾签署的任何文件。①《华盛顿邮报》专栏政治评论员乔治·威尔(George F.Will)②、著名反华智库“2049项目研究所”现任主席、前印太事务助理防长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③、企业研究所研究员马明汉(Michael Mazza)④等人也都主张,转向“战略清晰”具有向中国明确传递信息,进而增强威慑的作用。

       为了增强“战略清晰”的威慑效果,美国还有人提出美需在台驻军以显示决心与实力,改变当前在台湾问题上的离岸威慑模式,增强对华威慑。伊恩·伊斯顿(Ian Easton)强调,再多的对台军售和军费开支也无法弥补两岸日益拉大的军力差距,美国表明协防台湾的意愿和决心将会大幅提升对中国的威慑力。为此,需要在台湾部署数量可观的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并发表协防台湾的总统声明。⑤隶属美空军的战略研究小组的战略分析员埃里克·陈(Eric Chan)认为,国会应通过《台湾防卫法案》,并公开将军队、物资和装备快速转移到西太平洋以显示其防止既成事实的能力,还应向南海发射“航母杀手”导弹以反击中国大陆的军机绕台等反制行为。⑥美军海军陆战队米尔斯上尉(Walker D.Mills)认为,以离岸威慑为基础的战略很可能会失败,而将美国地面部队派驻台湾将显著改变威慑模式,可以防止任何既成事实的攻击或对美国意图的误解,还将以最明确的方式传达美国将协防台湾的信息。⑦前密歇根州议会无党派研究分析员布莱恩·邓恩(Brian J.Dunn)声称,除了向台湾地区出售重型装甲、攻击直升机和支援装备外,美国还应向台湾派遣美陆军火力、航空、防空和导弹防御以及其他支援部队以支持台湾的反攻。⑧

       (二)维持“战略模糊”的观点

       支持“战略模糊”的人承认当前美国威慑能力的不足,但认为宣示性的“战略清晰”不仅无济于事,还会削弱美国的决策自主权,甚至可能引发台海危机乃至进一步的中美冲突。美国要做的应该是实际性增强台湾防御能力,提升美国对中国的实际威慑能力,并联合盟友共同制衡中国。

       时任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力量”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S.Glaser)认为,美国的确应该明确发出可信的信号:“北京将为入侵台湾付出高昂代价”,但是华盛顿绝不能无条件地表达协防台湾的意愿。缺乏实际能力作为保障的口头承诺,可能会引起中国发动攻击作为回应。尤其在中美关系紧张的环境下,这种看上去游离于“一个中国政策”的表态非常危险。⑨哥伦比亚大学萨尔茨曼战争与和平研究所的格雷戈里·米特罗维奇(Gregory Mitrovich)强调,政策声明的转变无法弥补美国威慑不足的缺陷,加强军事力量才能切实增强威慑。⑩哈佛大学的安迪·泽莱克(Andy Zelleke)同样持这一观点,即美国实际保卫台湾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战略清晰”在能力不足时没作用,在能力足时没有必要。(11)美国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沃尔特·洛曼(Walter Lohman)进一步指出,“战略清晰”只会削弱美国的决策自主权,让台湾更不安全,美国可以做的是在外交和经济方面与盟友和伙伴合作,以表明国际社会对台湾的支持。(12)密苏里州立大学政治学讲座教授丹尼斯·希基(Dennis V.Hickey)则专门对米尔斯上尉在台驻军的建议进行批驳,他指出美军重返台湾很可能会导致美中外交关系破裂,在国际事务中引发大地震,非但不能阻止中国,反而可能使美国陷入重大冲突。(13)

       综上所述,美国当前关于对台军售的争论及其背后关于“战略模糊”与“战略清晰”的大讨论,表明美国战略界已就以下事实达成基本共识:两岸军力对比变化已不可逆转地向有利于大陆的方向加速发展,而美国对台军售已不足以阻止这一趋势。强化对华威慑、维持有利于美国的力量平衡是不同观点背后的共同目标,以何种方式达成这一目标是讨论的核心。与以往相关讨论(14)不同的是,此轮讨论在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激化的背景下展开,越来越多地体现了美国“以台制华”的战略动机和政策实践。

       二、美国“以台制华”政策的深化和拓展

       近年来,随着中国崛起趋势的渐趋明显和美国对自身霸权衰落的日益担忧,美国在军事、经贸与科技和意识形态等领域不断加强与台湾的勾连,深化和拓展“以台制华”政策。

相关文章: